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想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难

C.人民生活富有 D.社会安定团结

解析:“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大意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粮食丰收,路上没有逃荒要饭的百姓,由此可知秦朝为大一统的王朝。

答案:A

2.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兴修初衷是为了抗洪抢险

B.促进了秦国农业进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沟通了湘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心政府管辖的进程

解析:公元前214年,秦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便于补充兵员和运输军需物资,有利于岭南地区早日归入中心王朝的管辖,故D项正确。

答案:D

3.《说文解字》载:“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也’。”据此推断()

A.早期郡县为诸侯国君封地

B.西周的分封制已萌发了郡县制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早期郡县与秦朝以来有本质不同

解析:从材料可知,周时的郡县是分封给卿大夫的,故A项错误;西周仍是分封制,故B项错误;西周是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是在秦朝实行郡县制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郡县,是受封者所得的封地,秦朝的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治理制度,两者本质不同,故D项正确。

答案:D

4.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把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心集权

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作用。“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把握之内”都体现出其加强了对地方的掌握,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故选C项;A、B两项说法错误;D项材料无从体现。

答案:C

5.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肯定敏捷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便性

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峻

解析:据材料“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可知秦朝官僚政治具有肯定敏捷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秦朝官僚任免制度的敏捷性与政治体制完善与否无关,故B项错误;“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便性”与材料“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秦朝官僚任免制度,而D项“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峻”属于官僚政治的消极影响及表现,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6.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实行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禅让制

解析:秦朝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心集权、巩固国家统治,防止诸侯混战的局面再消灭。

答案:C

7.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中心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定

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猛烈变化

解析:材料“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反映的是分封制走向瓦解,“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专权独断,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分封制走向衰落,但是并未消亡,后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指出中心集权制诞生的必定性,故C项错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的是秦朝皇权至高无上,并非战国时期政治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8.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特地的称号。此称谓()

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奇特性

C.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

D.转变了中国封建社会进展趋势

解析:皇帝专用的称谓表明皇权至高无上,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故C项正确。

答案:C

9.《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行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实行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