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检测试题(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纸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4.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的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慰籍(jiè) 檄(xí)文 胡诌(zhōu) 佣(yōng)金 呱(gū)呱坠地
B.救济(jì) 淤塞(sāi) 铁砧(zhēn) 桀(jié)骜 侦查敌情
C.作(zuō)坊 内疚(jiù) 淬(cuì)炼 防碍 包扎(zhā)
D.炮(páo)制 痛悼(dào) 脱坯(pī) 罹(lí)难 卓(zhuó)有成效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原来那里有一股反动民团,经常下山来作恶。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这次把他们消灭了之后,附近各县的乡邻全都拍手称快。
②这是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执行力。
③必须时刻保持胆战心惊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④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⑤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假思索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奋(振兴)六世之余烈 ②平伐(夸耀)其功 ③抑(抑制)本其成败之迹
④而收(逮捕)系张胜 ⑤如惠语以让(谦让)单于 ⑥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⑦单于壮(认为……豪壮)其节 ⑧天雨雪(下雨下雪)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⑦ 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⑧
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B.见犯乃死,重负国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凿地为坎,置煴火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如惠语以让单于
5.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齐与楚从亲 B.皦然泥而不滓者也/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C.空自苦亡人之地/前以降及物故 D.信义安所见乎/又安能以晧晧之白
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类活用分类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②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③蝉蜕于浊秽
④杖汉节牧羊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反欲斗两主 ⑦剑斩虞常已
⑧羝乳乃得归 ⑨却匈奴七百余里 ⑩武帝嘉其义
A.①③⑧/②⑩/④⑦/⑤⑥⑨ B.①/②③⑤/④⑥⑧/⑦⑨⑩
C.①④⑧/②⑤⑩/③⑦/⑥⑨ D.①⑤⑩/②③⑧/④⑥/⑦⑨
7.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何谓相坐 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C.故内惑于郑袖/是以见放 D.圣人不凝滞于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8.下列各项中,对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骚》,屈原创作的诗篇,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
B.天汉元年,天汉是汉武帝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中国历史上最初的年号为建元。
C.《史记》《汉书》均是我国纪传体通史,前者作者是西汉司马迁,后者作者是东汉班固。
D.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假吏是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的掌军政大权最高官职。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材料一:“文学大数据”是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文献在互联网、物联网和社交网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学数据,具有体量大、动态化、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和不易管理等特征。例如,一部文学作品在社交网络传播后,会产生关于此作品的海量评价,除了文字评价外,还包括图片、音乐、表情包、弹幕、点赞等多种数据。分析这些大数据,可以获取读者的年龄、职业和地域,读者是否喜欢这类作品,这部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社会提倡的价值观念是否吻合等诸多内容。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单纯依靠人工难以完成,需要相关计算技术的支撑。因此,文学计算应运而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合集2套(附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阶段检测试题合集2套(含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高二上册12月期中语文检测试题合集2套(含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上册开学摸底考数学检测试卷合集2套(含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册期中语文学情检测试题合集2套(含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册入学考试数学检测试卷合集2套(含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上册开学摸底考数学检测试卷合集2套(附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二上册入学考试数学检测试卷合集2套(含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册开学摸底考数学检测试卷合集2套(含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册开学摸底考数学检测试题合集2套(含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