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6 颈椎复位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颈椎复位

颈部解剖:

1、颈椎:共7块;

颈椎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错位);

第一颈椎:又叫寰(环)椎,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半游离骨,是一个圆环,寰椎和头部没有形成骨性连接,靠韧带辅助固定,活动度大,易错位,形成卡压类型的错位);

第二颈椎:又叫枢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喙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辅助帮助寰椎固定,和第一颈椎形成寰枢关节);

除第一第二颈椎,其余椎体都有椎体,椎弓,凸起组成;

第七颈椎:是临床上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我们在低头时看到的和摸到颈部最高突起的部分就是第七颈椎或者第一胸椎(判断:将手放在最高的隆起处,左右转头,如果能感受到棘突随着头的转动而活动,则可以判断这个点为第七颈椎棘突,反之则是第一胸椎棘突);

肌肉:

①胸锁乳突肌:颈性高血压、颈性眩晕、颈性脑供血不足与胸锁乳突肌有绝对关系(有迷走神经从这里通过);

②斜方肌:覆盖面很广,包括颈、肩、胸,构成一个三角区域;三角区域很稳定,但牵连性很强,所以三角区域不管哪一个部位出现问题,其他两个区域也要一起考虑;

③头夹肌:从枕骨下缘连接颈七(形成富贵包之后,会牵引枕骨下缘紧张,可能引起头晕);

临床表现:颈椎部位的所有不适,都可以看做是颈椎的问题;

1、主要症状:出现头、颈、肩、背及手臂牵拉性疼痛;而且会导致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有时会伴有头晕以及天旋地转症状的发生,严重者会出现呕吐症状(寰枢关节出问题,压迫到了神经)

2、颈椎曲度的改变(用心法可以解决),突出、膨出等压迫神经根出现手臂麻木的情况(手臂放射性疼痛,早期手指间不灵活,注意与腕管综合征区别开),颈部伴有明显的疼痛,活动疼痛加重;

3、还有些病人严重时还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以及走路眩晕等症状,有脚踩棉花感(先行检查,如果中枢神经没有损伤,寰枢关节没有脱位,我们处理的重点需放在寰枢关节上);

发病原因:

1、不良姿势:长期低头,长期趴卧,长期偏头等导致颈椎受力改变,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曲度改变,引起突出膨出的出现;

2、颈椎退行性变:

所有的关节退行性变都与两方面有关:

①之前是否存在骨关节的错位

②气血;

中医中,骨,经筋,经脉的相互作用:

经脉通过经筋濡养骨骼,骨骼支撑经筋限制经脉的循行;

一旦错位,经筋会随之出现问题,气血不能很好地濡养骨骼,因此造成关节衰退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3、外力作用(较少):直接或者间接暴力作用于颈椎,导致错位或者突出;

4、颈部发生扭伤引起肌肉痉挛(落枕),筋肉痉挛牵引颈椎,置之不理,长时间改变后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5、寒凉侵袭(腰阳关,至阳,大椎升阳)、颈椎不易受寒凉侵袭,如有这样的情况,需要梳理督脉;

6、过度劳累等(引起多节颈椎错位,对颈椎进行整体修复);

颈椎复位——颈椎3-7正骨复位;

无需诊断;

患者取侧向蜷卧位(胎儿形态),嘱患者屈到极限,打开脊柱椎间隙(很重要),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向;

复位:

→术者一手托住患者头部侧面(避开耳朵),另一手手指轻轻点按住颈7横突位置(颈肩直角痛点位置,有微微痛感即可);

如术者体格小,可用小臂托住患者头部;

→点按住之后,托住患者头部缓慢上抬至极限(上抬的时候尽量用身体的力量带动更稳定);

→抬至极限维持2-3秒,缓慢下放(上抬与下方的速度都慢一些);→做完一节之后再向上挪一节;

由下至上(C7-C3)依次操作,操作完颈椎一侧,再按照此步骤操作颈椎另一侧;

→如患者存在曲度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加上左右偏头的步骤,询问患者舒适方向之后固定,同样操作;

曲度问题用心法可以很好的解决;

生理曲度检查:

患者坐位,术者摸到患者颈椎中段,在这个位置能够比较明显的摸到颈椎棘突;

→患者低头可以很明显的摸到棘突,仰头还是很明显摸到——曲度变直;

→患者仰头摸不到棘突,低头还是不能明显摸到——曲度变大;

手法:还是请患者去侧向蜷卧位,让患者找到舒适方向,如向下看为舒适方向,请患者维持舒适方向(向下看),术者点住颈7,抬放,注意保持向下看方向由下至上依次操作,做完一侧做另一侧。

寰枢椎正骨复位:出现寰枢关节错位对应症状再使用;

寰枢关节手法1:(这个手法对发力的要求比较高,看情况使用)

患者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向,采取下蹲姿势;

复位:

→术者一手掌心向上虎口张开卡住患者枕骨下缘,另一手掌心包住患者下巴并固定(只固定,不发力);

→上下固定,手臂完全放松,术者脚跟抬起,身体挺直放松,靠身体自然后仰的力带动手臂牵引;

维持3-5秒后,身体回正,手臂慢慢放松卸力;如果做完后患者感觉不适,有可能是因为用力不均匀导致,注意理筋;

寰枢关节手法2:

找到耳后乳突,下方有一根大筋:

压住这根筋,感受患者低头仰头这条筋的变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