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16-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纲展现]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考情分析
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以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动因及其效应,多从时空综合的角度突出动态分析。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缘由及其影响。
2.人地协调观:探讨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进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
[基础自查]
学问清单
特别提示
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转变。
2.类型
依据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2)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从进展中国家或地区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的人口增多。
4.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斗、自然灾难的影响而迁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①20世纪80年月中期以前:有打算、有组织地人口迁移;缘由是实行打算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治理制度。
②20世纪80年月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辨析】人口迁移和人口流淌的区分与联系
人口迁移
人口流淌
概念
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转变的人口流淌现象
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缘由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人口的移动现象
共同点
空间上发生位移
不同点
①空间位移:必需转变定居地;②居住地变更:必需超越肯定的行政界线;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①没有转变定居地;
②短期流淌;
③不变更户籍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经济因素
经济进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3.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斗和宗教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辨析】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不肯定是打算性因素
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打算性因素。
[深化探究]
1.如何判定某一人口移动现象是否是人口迁移?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属于人口迁移吗?
提示(1)人口迁移一般需具备三个条件:
(2)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转变。
2.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迁移都是由进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吗?为什么?试举一例。
提示不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不都是由进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月,西亚产油国等进展中国家因石油收入大增,缺乏劳动力,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例如,印度等国家石油工人迁移到科威特等西亚国家,就属于进展中国家向进展中国家迁移。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消灭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气。
4.人口迁移对城市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进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消灭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展。
[热点快递]
热点扫描高考多以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聚焦“新型城镇化”“产业转移”“乡村振兴”“乡土情怀”等热点素材,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影响,落脚到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上。
[热点题型]
1.春节接近,对返乡者来说,又到了一年一度“一票难求”的时刻。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者越来越多,所谓“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这种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团聚”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淌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社会文化因素②经济因素③交通运输④国家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
B.不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
C.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
D.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解析:第(1)题,春节期间人口流淌的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经济因素是外出务工的主要缘由;春节期间回乡过春节是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故①②正确。第(2)题,我国大量中西部人口流向东部城市务工,每年春节期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_2025学年高中数学随堂小练2平面向量的运算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2.1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1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1美苏争锋课堂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6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3.4平面向量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课堂检测固双基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测评A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docx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检测__合格性学业考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创新复习专题二第二节利用行文手段解题学案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