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金瓶梅》;
余尝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东吴弄珠客;极摹人情世态之歧,
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笑花主人
“世情小说”就是写世态人情的小说,也叫“人情小说”。它本来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
;《金瓶梅》由于有不少性描写,自问世以来备受争议。
如何看待书中的性描写?《金瓶梅》究竟是不是“淫书”?这是所有《金瓶梅》的读者和研究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金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黄霖先生曾经说过:“尽管姓‘黄’,却未曾戴着黄色眼镜来读《金瓶梅》。
倒是想:长期被人看作‘不正经’的《金瓶梅》,何时能使普天下都承认它名副其实地姓‘金’,而不是姓‘黄’。”这段极富风趣幽默的话语表达了所有严肃的学者对这一严肃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及期望:《金瓶梅》姓“金”不姓“黄”。;性描写出现的文化背景:
《金瓶梅词话》中大量出现的性描写与明代中后期心学思潮的兴起对程朱理学的冲击以及人欲解放洪流的到来有关。在这个被黄宗羲先生称之为“天崩地解”的时代,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糜相高,有关“性”的活动和话语就趋于频繁甚至于泛滥。同时,明代中后期道教房中术的流行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一些性描写场面也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如西门庆与如意儿在性活动时那段关于“是谁的老婆”的对话就着力表现了西门庆非法的占有欲,在占有其他男人的女人的同时还要提起这个男人的名字,从而得到极度的满足感,形象地表现了一个自我膨胀、贪欲成性的“暴发户”的典型特征。;《金瓶梅》与艳情小说的关系:
鲁迅先生对此曾有精辟的论述:“然《金瓶梅》作者能文,故虽间杂猥词,而其他佳处自在,至于末流,则著意所写,专在性交,又越常情,如有狂疾。”在此,鲁迅先生已经把《金瓶梅》与一般的艳情小说作了明确的区别。如果《???瓶梅》删掉了近两万字的性描写,还有九十多万字描写社会生活;删掉四千多字,即可以公开发行,那么像艳情小说《肉蒲团》和《如意君传》等,如果把艳情的描写删完以后,就什么都没了。
;因此,尽管《金瓶梅》有较多的性描写而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但我们不能在泼脏水的时候把孩子也一起泼掉。《金瓶梅》姓“金”不姓“黄”,它不是艳情小说,更不是“淫”书,而是一部通过描绘世情给人以警示的“奇书”。
;张竹坡关于《金瓶梅》的读法:;西门庆接待蔡状元;;;;;西门庆的早粥;;金莲貌美;;西门庆给蔡京的寿礼;;;第一节《金瓶梅》成书、作者和版本
1、《金瓶梅》的成书:
“四大奇书”中,《金瓶梅》的创作唯一没有世代累积过程,它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金瓶梅》虽借用《水浒传》片段情节,但其所写世俗人情,却有鲜明的晚明时代特征。一般认为它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
;
2、《金瓶梅》的作者:
《金瓶梅词话序》称“兰陵笑笑生”作。
两个兰陵:一在山东峄县,一在江苏武进。
“笑笑生”之谜:有王世贞、李开先、贾三近、屠龙、汤显祖、王稚登、李渔等种种推测。
结论:“符号”。
3《金瓶梅》的版本:
⑴万历本:《金瓶梅词话》,又称“词话本”,是今见最早刊本。回目不对仗,方言土语较多。;⑵崇祯本:《原本金瓶梅》,把“万历本”首回的《景阳岗武松打虎》改为《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回目对仗、方言土语多有删改。
⑶张评本:《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又称“第一奇书本”,评语多有价值。
⑷洁本:《真本金瓶梅》,又称《古本金瓶梅》,民国15年(1926)存宝斋刊刻,将“张评本”的秽笔删除,首次以“洁本”面世。
⑸通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排印。
;;;《金瓶梅》书名涵义
(1).《金瓶梅》书名由来: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
(2).金、瓶、梅的象征意义“金瓶插梅”
(3).金、瓶、梅的意象涵义
;《金瓶梅》书名;关于《金瓶梅》的主旨;《金瓶梅》的主要人物故事;
第二节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2、晚明社会时尚:
张竹坡《金瓶梅读法》:“因西门庆一分人家,写好几分人家,……因一人写及全县。”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
《金瓶梅》实是从西门“一家”,写及“天下国家”。
尤其揭示出晚明农本势力没落、资本势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