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具有极大的开创意义。
第一节成书、作者和版本
一、章回小说概念:
(一)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主要的、完美的、甚至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二)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美学理想和历史评判。(三)发展过程:章回小说是从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下列几个阶段。
其一,章回小说之祖。这是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一个说法,他指的是宋代的三个话本,即《五代平话》、《京本平话》、《宣和遗事》是章回小说最早的起源。
其二,章回小说的雏形。指的是宋人话本《唐三藏取经诗话》,从形式上看,它已经具有了分段标目的特征。(单目)
其三,章回小说的成熟。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标志。这是的章回小说形式已基本定型。分章标双目。
其四,章回小说的繁荣。以《西游记》、《金瓶梅》为标志,这时长篇小说创作大量出现,题材更加广阔,形式更加完美。从此小说成了古代文学的重头戏。
其五,章回小说的顶峰。以《红楼梦》为标志。《红楼梦》孤独地站在古代小说的顶峰,前不见古人,后没有来者。二、成书过程:世代累积型
1、陈寿的《三国志》。《三国志》为后来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所需的巨大内容和巨大框架。具体为三国的兴衰成败描绘了基本的线索,为风云变幻的三国故事构筑了初步的框架,为三国时期众多历史人物的生平轨迹、思想性格做了粗线条的勾勒。2、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南朝刘宋时期的裴松之给《三国志》加注,古书的注有的是对文字的诠释,有的是对史书提及的事情加以补充。裴松之的注释主要是把他当时所看到的材料文献充实到《三国志》当中,保存了汉末和三国以来的大量史料和传说,这些史料和传说为后来三国故事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两晋以后,对三国历史的记载,比如文人的小说、笔记大量出现,为《三国演义》的成书提供了题材。如裴启所著的《语林》、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讲了好多三国的人物故事。如曹操梦中杀人、望梅止渴等故事。好多也都被后来《三国演义》所吸收,可见当时民间已流传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传说了。4、隋代,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在水上看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越马的故事。
5、唐代,释大觉《四分律行事钞批》有死诸葛退生仲达的故事。中唐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
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李商隐有《娇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6、两宋,说话有专门讲三国故事的人,如霍四究,宋代是中国戏曲初具规模的时代,有许多曲目就是三国故事。
又据《东坡志林》载,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畅快。”
宋元时代三国故事更被大量地搬上舞台,并形成了推崇刘备、贬斥曹操的思想倾向。
《宋史·范纯礼传》及南宋姜白石《观灯口号》等诗歌中都有演出三国戏的记载。7、元代,元代的三国故事流传的形式主要是三国戏。在金、元时期,舞台上上演了大量的三国戏。有人统计现存目的有六十余种,存剧本的二十一种。著名的有《单刀会》、《西蜀梦》、《三战吕布》、《赤壁鏖战》。这些剧作不但有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而且确立了蜀汉人物的中心地位。人物的性格特征已经形成:孔明之智、曹操之奸、刘备之仁、张飞之猛。
8、《三国志平话》,共有三卷,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新安虞氏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约8万来字,这书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它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三国志平话》基本奠定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人物性格基本形成。
9、罗贯中,罗贯中在戏曲和平话的基础上,博采正史《三国志》、《三国志注》,再加上民间传说、个人生活经验和艺术才能,将八万字的评话,写成了七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并创造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的艺术形式。
9、罗贯中,罗贯中在戏曲和平话的基础上,博采正史《三国志》、《三国志注》,再加上民间传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