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一节发热的概念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超出正常0.5℃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低热:体温升高不超过38℃中等热:38-39℃高热:39-40℃超高热:超过41℃发热激活物产EP细胞EPs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散热↓体温升高内生致热原体温调节机制发热时相发热激活物外致热原体内产物能引起人体或动物发热的物质,通称为致热原或发热激活物。第二节发热的原因(一)外致热原的种类和性质1.细菌G+G-分枝杆菌全菌体外毒素全菌体肽聚糖内毒素ET(脂多糖)全菌体肽聚糖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致热成分:全菌体,外毒素革兰阳性菌细菌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淋球菌致热成分:内毒素(endotoxin,ET)细菌2、病毒流感、SARS、麻疹病毒等流感病毒SARS麻疹病毒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隐性球菌等真菌疟原虫(疟色素)→发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间日疟原虫㈡体内产物1、抗原-抗体复合物2、类固醇:本胆烷醇酮、石胆酸3、组织损伤和坏死(无菌性炎症产物)4、尿酸盐、硅酸盐结晶发热激活物产EP细胞EPs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散热↓体温升高01信息传递中枢调节外周效应02第三节发热的发病机制发热机制发热激活物产EP细胞EPs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散热↓体温升高信息传递中枢调节外周效应01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02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03干扰素(interferon,IFN)0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05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内生致热原(EP)内源性致热原是由什么细胞产生和释放的呢?巨噬细胞肿瘤细胞LBPLPSCD14RPTRCytokines(IL-1,TNF)CytokinemRNA中枢调节介质2015PGEcAMP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PGEEPPGE↑ASPL解热作用发热的发病机制体温调定点↑收缩散热↓寒战产热↑发热EP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示意图发热激活物致病微生物炎症灶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淋巴因子类固醇前列腺素E环磷酸腺苷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体温调节中枢第四节发热的时相37?C42?C体温正常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调定点上移调定点恢复㈠体温上升期(stadiumincrement)恶寒,寒战,鸡皮,皮肤苍白产热大于散热㈡高温持续期(fastigium)皮肤发红,皮肤粘膜干燥,自感酷热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㈢体温下降期(stadiumdecrement)皮肤血管舒张,大量出汗散热大于产热
下丘脑的冲动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交感神经竖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皮肤苍白冷感受器冷感反射运动神经骨骼肌不随意周期性收缩——寒战鸡皮波浪热:常见于布鲁氏杆菌病、淋巴瘤等。稽留热: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肺炎等缓发型稽留热渐退型稽留热:大叶性肺炎缓发型稽留热渐退型驰张热:常见于各种败血症、疟疾、结核病、淋巴瘤等间歇热(疟疾)消耗热(严重肺结核)AB生理功能改变物质代谢改变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防御功能改变(一)生理功能的变化1.发热时有哪些不安的表现呢?婴幼儿发生高热,尤其是体温上升很快时,可引起全身或局部抽搐。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和失眠高热惊厥、幻觉和谵语调节性体温升高被动性体温升高调节性体温升高被动性体温升高增生期(低温期):雌激素分泌期(高温期):雌激素+孕激素月经期: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内膜表层崩溃女性月经周期以月经见红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约为21-35天不等,平均约为28天,其中又以排卵日为分隔,分为排卵前的卵泡期,与排卵后的黄体期。卵泡期长短不一定,但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两天。排卵后次日,因卵巢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会使体温上升摄氏0.6度左右,而使体温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市场营销原理(第13版) 科特勒 课件 中文版.ppt
- 陕西省全省性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陕西省2022版).pdf VIP
- 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pdf VIP
-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I《给儿子》小说精读及试题详解.docx
- 2025年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往年题考.docx VIP
- 寿盒(骨灰盒)供应及售后服务方案.pdf VIP
- 适老化全场景技术规范 第2部分:既有居住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标准 .pdf VIP
- 生态系统多样性及保护.pptx VIP
- (高清版)Z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pdf VIP
- T∕CBMCA 057.1-2024 适老化全场景技术规范 第1部分:居住建筑适老化基本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