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演讲稿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演讲稿

目前虽然我国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可是更多的时候还是靠应试教

育来决定着孩子的优良差,所以从小孩子们就背负着分数的压力,似

乎成绩已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噩梦,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成绩不能代

表一切演讲稿,希望你喜欢。

成绩不能代表一切

当我合上《成绩单》最后一页时,我被这本书震撼了。书中的主

人公诺拉做出的种种行为都是那么独特,不仅如此,诺拉的勇气更是

令我敬佩。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主人公诺拉麻烦大了!5科拿D,1科拿C。然而诺拉可不是笨蛋,

相反,她很聪明,甚至可以叫她“天才”。后来,经过校方的调查,

大家才知道她考这么差是为了好友史蒂芬不再为了自己成绩不好而认

为自己笨到无可救药,在诺拉心中,成绩不能代表“天才”或“笨

蛋”。

诺拉敢于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用成绩单好坏来区别好生、差生”

的不满。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却都没有这个胆量,因为在当今中国社会,

人们都习惯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次格外注重孩子的成绩,

又是学生甚至还因为成绩差挨打。

也许,从此他们就有可能害怕考试,成绩更是一蹶不振,我真想

问问那些家长:“这样做,真的值吗?”

成绩,其实并非像家长想得那么重要。落后的确要挨打,小学生

的成绩并不代表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天才指挥家”舟舟的事例就是

一个最好的典范。

1978年4月1日,舟舟出生在武汉,然而不幸的是,舟舟却是个

先天愚型患者,在孩子似的的世界里生活了22年的他,随时都有可能

对一个人说“我喜欢你”,22岁时的他甚至不会数100以外的数字,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智力低下的人,却能站在万人瞩目的音乐指挥台上,

指挥乐手们演奏乐曲,这是多么令人赞叹的事啊!虽然舟舟在智力上比

平常人都差,虽然他被医院确诊为患了不可逆转的中、重先天愚型患

者,但是当他站在指挥台上拿着指挥棒指挥演奏时,他就是个天才!谁

又能说不是呢?

每个人都不会一无是处,每个人的身上肯定都会有独特的闪光点。

就像歌德说的:“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

过以后才知道。”每个人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我多么希望家长不要

为成绩的事情把孩子管得太严,学生也不要因为一次考试考得不好而

绝望,要谨记“天才还是笨蛋,不是成绩单说了算!”

分数不代表一切

上个星期六,给孩子上完奥数课,一个女孩临走时,高兴地对我

说:“老师,你知道吗?这个星期的单元数学测试,我得了98分,全

班最高分。”

“是吗?那你妈妈一定很高兴了。”我应和着。

“是呀,我妈妈高兴坏了。”女孩的性格很开朗。“你不知道,

上次单元测试,我只打了86分,被我妈妈臭骂了一顿,说下次分数如

果没有上90,就要抽我的筋、剥我的皮。”

“是呀,我妈也是。”另一个同年级男孩插嘴说。“我妈妈最关

心的就是我的考试分数,只要我的考试分数好,我妈就会奖励我玩电

脑游戏。但如果分数没上90分的话,哼哼,你看吧,那张脸马上就拉

下来了。”男孩说话语气夸张,表情丰富。

“是呀,我妈也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插嘴说。“我妈每天回

去都会问我一句同样的话,今天考试没?考多少分了?试卷给我看看。”

这个三年级孩子的情况我比较了解,据我所知,这个孩子学了三个培

训班。三个培训班都跟学习有关,分别是:作文班、奥数班、英语班。

而其他跟学习无关的兴趣班则一个都没报。看得出,这个孩子的妈妈

比上两个孩子的妈妈更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

虽说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电视、报纸、网络各家媒体也一直

在宣传一味追求分数会制约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许多家长也通过媒

体了解了这一点。但是,家长心中的“分数情结”似乎并没有因为媒

体的宣传冲淡多少。许多家长口头上也会对别人说,其实我不大在乎

孩子的成绩,但其实骨子里还是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长的“分数情结”我能理解。只要高考指挥棒还在转,学生通

过考试成绩进入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这一政策不改,家长们不可能不

在乎孩子的分数。据我这么多年对家长们的观察和了解。真能做到不

在乎孩子成绩的家长少之又少、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家长都有一种纠

结的心理,在小学时尚能做到不太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能适当给

孩子们腾出玩耍的时间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但是等到孩子上初中

了,就不大敢让孩子自主、自由地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了,家长们

开始纷纷替孩子们取消诸如钢琴、画画

文档评论(0)

LLFF7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