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
Translationand
本次翻译实践素材选自西奥·赫曼斯所著《翻译与历史教程》(
History:ATextbook)一书。该书从历史的视角将翻译学科与历史学科交叉融合,探讨
了翻译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对翻译史研究方法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次翻译实践选取该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作为翻译素材。该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
表述严谨清晰,内容客观中立。针对信息型文本,赖斯提出两条翻译标准:一是原
文的内容和信息必须完整地在译文中表达出来;二是必须以译入语为导向。
弗米尔提出了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应遵循三大原则,即目
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根据目的论理论,本研究应用本次翻译实践的实际
案例,从三个层面探讨了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在词汇层面,原文本的文
化负载词和专业术语较多,可采用加注法进行解释说明,同时可采用词性转化法和
意译等方法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在句子层面,原文本的长难句较多,可采用重组
和拆分等翻译方法,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保持译文句式的连贯性和平衡。
在篇章层面,原文本的句子或段落之间逻辑关系较为隐晦,可通过补充逻辑连接词、
解释指称词等翻译方法,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增强其可读性。
本报告以目的论理论为理论视角研究了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旨在提
升信息型文本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为同类型文本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提供一
定的参考。
关键词:目的论;信息型文本;翻译策略;加注法;重组法
I
Contents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Chapter1TaskDescription1
1.1TaskBackground1
1.2TaskSignificance2
Chapter2ProcessoftheTranslationTask4
2.1PreparationbeforeTranslation4
2.2TranslationProcess5
2.3ProofreadingafterTranslation6
Chapter3TheoreticalBasis7
3.1InformativeText7
3.2SkoposTheory8
3.3PreviousStudiesonSkoposTheory9
3.4ApplicabilityofSkposTheory11
Chapter4CaseAnalysis13
4.1TranslationatLexicalLevel13
4.1.1Annotation13
4.1.2Conversion17
4.1.3Freetranslation20
4.2TranslationatSyntacticLevel23
4.2.1Reorganization23
4.2.2Division27
4.3TranslationatTextualLevel31
4.3.1Addingconjunctions31
4.3.2Reference35
Chapter5Conclusion39
References41
Appendix43
Acknowledgments112
PersonalProfiles113
LetterofCommitment114
Authorization115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1任务描述1
1.1任务背景1
1.2任务意义2
2任务过程4
2.1译前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