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题库精选试题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老屋”是人生的一种记忆,是岁月的见证。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也承载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老屋,是家的象征,是情感的寄托。
②我的老屋在故乡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老屋是一座土墙草顶的房子,看上去有些破旧,但它却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③小时候,我常常和父亲一起到老屋后面的山坡上放牛。那时的我,无忧无虑,总是喜欢在山坡上奔跑、嬉戏。每当夕阳西下,我就会躺在山坡上,看着老屋的炊烟袅袅升起,心中充满了温馨。
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大了,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城市。在城市里,我住进了高楼大厦,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屋,想起故乡的亲人。
⑤去年暑假,我回到了故乡。看到老屋依然屹立在那里,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老屋虽然破旧,但它依然承载着家的味道,承载着亲人的关爱。
⑥老屋,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屋是人生的记忆,是岁月的见证。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老屋的怀念之情。
C.作者在城市里住进了高楼大厦,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D.作者回到故乡,看到老屋依然屹立在那里,心中充满了感慨。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老屋的景象。
B.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城市与故乡的差异。
C.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老屋视为家的象征。
D.文章运用了抒情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怀念之情。
二、作文
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老屋是家的象征,是情感的寄托。
材料二:老屋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也承载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材料三:老屋,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要求:结合材料,以“老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角度自选,不得抄袭。
四、文言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要注重实践。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友情的重要性。
C.“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了君子的品质。
D.“温故而知新”说明学习要不断温习旧知识。
2.下列对文言文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D.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下列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也很高兴吗?”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翻译为: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C.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为: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D.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翻译为:孔子说:“仲由,教给你这个道理你知道吗?”
五、诗歌鉴赏
要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B.诗歌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C.诗歌寓意着人生要不断进取。
D.诗歌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2.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黄河的壮阔。
B.诗歌运用了夸张手法,描绘了鹳雀楼的雄伟。
C.诗歌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
D.诗歌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六、名句默写
要求:根据提示,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学而时习之,______。(《论语》)
2.______,不亦说乎?(《论语》)
3.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4.______,不亦乐乎?(《论语》)
5.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一、选择题
1.C
解析:文章开头提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