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法律职业伦理案例分析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职业伦理

期末作业

魏涛

所在院系:文法学院

学科专业:法律硕士(非法学)

学号:**********

法律职业伦理之刑辩律师职业伦理

“李天一案”相关案情概述:

尽管“李天一案”已经在2013年9月就审理结束,案件中涉案人员都已

得到应有的判决,但此案所带来的影响却没有就此结束。同年12月北京市律协

向涉案的多名辩护律师及代理律师送达了调查通知书,且在经历了一系列调查之

后,北京市律协分别对案件中涉案律师做出了训诫、通报批评以及公开谴责的相

关惩戒。

在李天一案的审理过程当中,李天一的一审辩护人陈枢在最开始的时候,和

王冉在微博上共同上传了一则声明,该声明一出现在网络,其中所表达的意思就

彻底引起了公众的讨论,而之后,案件尚还处于双方质证、讯问阶段,王冉署名

的辩护词就在出现在网络上,而且辩护词中明确指责被害人,声称被害人患有妇

科疾病,并以公安机关没有提取到李某某的精液的话语暗示案件存在问题,李天

一可能是无辜的。兰和身为一名律师,应该了解什么信息应该保密,尽管其并非

“李天一案”中的辩护律师,也应该保守案件的信息,但其却在微博首次揭示出

了被告人的身份以及其他被告人的辩护律师的辩护策略和内容。之后,又在微博

上揭示了案件的实施地点以及案件中关键证人张某的身份。而案件中魏某某(兄)

的辩护律师李在珂更是首次披露了庭审上的部分情形,二审期间,李在珂再次在

微博上发表案件信息,声称被害人是卖淫女,被告等人并不是有意实施犯罪行为,

仅仅只是被害人喝醉酒后,使用暴力逼迫其继续卖淫的行为。被害人代理律师田

参军也曾经在网络上以隐晦的语言试图揭示被害人的身份,但没有具体指出。在

隔年1月份的时候,李天一的二审辩护人周翠丽在网络上贴出了北京市律师协

会执业纪律与执业调处委员会对其的《处分决定书》,《处分决定书》上显示了周

丽翠在担任辩护人期间,其不只利用网络发表了一系列涉及案件审理情况的信

息,比如辩护人的辩护内容、鉴定结论、对犯罪现场视频进行描述等,更是在案

件宣判以后更是主动的向聚集在法院门口的人介绍庭审情况等,之后宣称为了对

律师协会对其进行处分进行公开申辩,将案件所有的有关资料放上网络,比如一

审、二审判决书。

评论:

“李天一案“中刑辩律师职业伦理缺失的主要表现:

1.言论不当行为

在我国,虽然许多制度规则是与律师的职业行为规范有关,但没有严格的配

套实施措施,使制度成为空谈。制度的缺乏,会导致律师的言论得不到有效规制,

除了会给当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还会给部分律师以可乘之机,利用公众的

不知情与盲从操控舆论,形成民意判决,影响司法公正,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由于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民众热衷于在网络上浏览信息,这也就

为律师发表自己的言论大开方便之门,不得不说媒体监督和公众舆论监督司法,

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督促司法公正,但当律师的言论得不到有效规制的时候,网

络沦为某些人争夺利益的工具时,由于公众的盲从性,很可能出现“一面倒”的

现象,那么这种大范围内的单方面趋势会形成一种很强的舆论压力,使得审判人

员可能会忽视已经制定的程序和法律而去迎合公众的民意判决,满足大多数的民

众的要求,走在司法公正的反面。由于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公众接触新媒体的人

数大幅度增加,这也给法院独立审判案件带来了新的危机,新媒体对司法独立性

的影响日益增加。由于新媒体为社会舆论提供了新的场所,如果被某些人加以利

用,就可能导致某些审判人员的审判朝着社会舆论的方向走去,而远离依法裁判。

(1)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在“李天一案”审理过程中,案中被告人的辩

护律师称:“李某自认武功第一,强奸时才打人”,此外兰和竟与被害人杨某某的

代理律师田参军在网络上隔空论战。刑辩律师发表言论,作为一名具有专业法律

知识的知识分子,应当注意其所发表的言论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社会反响,对于刑

辩律师在网上发表低俗的言论的行为,不仅使公众对当事人产生反感,同时也会

损害刑辩律师界的整体形象,让公众对刑辩律师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的道德修养产

生怀疑。

(2)散布虚假信息误导舆论的行为。在“李天一案”二审时,案件中魏某

某(兄)

文档评论(0)

136****8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