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望岳》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
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
程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望岳》描述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
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说学情
学生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分析能力,但是在赏析字词方面还需要加强。他们存在思维
活泼、乐于表现、积极主动等心理特征,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实际登高的经验缺失等特点,
因此在本文的学习中,我会多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完本钱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
体验感悟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与技能目标
能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古诗根本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并激发爱国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
五、说教法学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曾说“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那么教给学生如何发现
真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朗读指导法、
阅读思考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将采用谈话法进行导入。一上课,我会这样提问:同学们,即将到来的十一
假期,大家有什么安排呢让同学自由答复,把话题引向“旅行〞。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
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最有名,正如“五
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
求知欲,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初读感知
首先,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听这首诗的节奏并强调第一句中的多音字“夫〞读第二声,
表疑问语气,无实在意义。
然后请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接着请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古诗根本内容,
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不懂的字词,理解诗题和诗意。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老师解
答。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气氛,让学生领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
云壮志、万丈豪情。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对初中古诗学习的要求是能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根
本内容,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三)精读感悟
接下来全部朗读诗歌,并解析诗题叫《望岳》但诗中没有出现望字却句句都是写“望〞
的原因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第一步,提问学生哪句诗句写远望,哪句写近望,哪句实写,哪句虚写。
我会结合诗意和重点词“未了、阴阳〞等引导学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近望,“阴阳割昏晓〞是实写,“造化钟神秀〞是虚写。外
表上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予之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赏慕有加。
第二步,品读重点字。
我会提问“大家觉得这句话“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句诗句哪个字用得好在哪
里〞引导学生得出“割〞字,泰山像一把利剑一样把世界分成了明暗两个局部,用字极富神
韵。突出南阳北阴之景色,使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步,小结过渡。
我会总结:这两联可以概括为:泰山的整体形象。并引导学生,后面两句主要写诗人的
感受。
第四步,学习后两句。
我会从“层云〞“归鸟〞引导学生“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是凝目细看,并结合
诗意指出这是诗人想像登上泰山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激荡的心情。
接着重点讲解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会这样引导:“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
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引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释诗意,指出“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那么是站在一个什么样
的角度,可以一览群山吗明确:俯视。
第五步,小组讨论。
以四人小组讨论这句诗的人生哲理,师生归纳总结——站的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
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5套合集5.pdf
-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教学计划(2023适用).pdf
- 2024年设备监理师之设备工程监理基础及相关知识考试题库(精选).pdf
-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完整版724271224.pdf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pdf
-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解析版).pdf
- 2023-2024年四川省施工员之设备安装施工基础知识资格考试必刷200题完整题库【精选题】.docx
- 生猪疫情防控课件PPT.pptx
- 中医药在保健理疗中的应用.pptx
- 暑期防溺水公益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