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doc

2018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利

解析:解题时应首先理解“蛮干”的意思,然后对应分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全国推行种植玉米的活动,但是苏联的气候条件不适宜种植玉米,使得大片农田减产。这就是他“蛮干”的表现。

答案:C

2.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是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内进行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没有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故可排除④。从材料看,①②③都是正确的结论。

答案:C

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本题要抓住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即斯大林模式的体制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的改革仅是局部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因此,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B、C项说法错误。

答案:D

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基础工业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时期特别注重军事工业的发展,这体现出其改革重点为重工业。

答案:B

5.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没有打破单一的公有制,所以B、D两项的说法错误。A项虽然符合改革的内容,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C

6.有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从材料中的“一直到剥光为止”,可见这一领导人把苏联领进了死胡同,这与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相吻合。

答案:D

7.“我们什么都有……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到他们的后面……”这是戈尔巴乔夫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词。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失败

B.美苏冷战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

解析:从材料看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答案:C

8.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指的是()

A.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破坏自然环境

B.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经济负担

C.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推行政治多元化导致国家解体

解析:“大规模的垦荒”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故A项错误;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经济负担,是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故B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故C项错误;戈巴尔乔夫改革推行政治多元化,放弃了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导致国家解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