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3一般机械设备台账与检查验收.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般机械台账与验收标准

一、设备进场验收标准

1.新购设备的验收标准

⑴.型号规格、主要配置(操作室、动力、主结构、液压/

液力系统、电气系统、机构传动系统)品牌规格及数量、技术资

料(图纸)项目与数量与合同标的物约定一致。

⑵.合格证、随机附件/备件、工具与装箱清单一致。

⑶.进口设备的出入境检疫单、进口证明书等真实、无假伪。

⑷.进口设备实物与证明文件所描述一致。

⑸.设备生产效率、技术性能指标与投标书所描述一致。

⑹.驾驶室(操作室)、机体及主体结构件外表无明显的破损、

损坏和锈蚀,漆面无起泡、流漆或脱皮、漏漆。驾驶室(操作室)

密封良好,不漏水漏风,室内仪器仪表、操作机构、门窗锁完整

无损坏,空调运转正常,内饰、座椅等无破损、沾污,各部灯具、

开关齐全、工作正常。

⑺.发动机(电机、电控系统)运转正常,无敲缸及其它不

正常杂音,机油压力、油温、水温均合乎规定,排气烟色正常,

仪表指示正常准确,油耗、出力正常。

⑻.机械各部无四漏“漏油、漏水、漏电、漏气”现象。

⑼.离合器接合平稳,分离可靠,无发抖,不打滑,无异响、

不发热。

⑽.变速器不跳挡,不发热,无调敲击、无杂音等不正常音

响,换挡轻便灵活。

⑾.制动器无过热,制动可靠,性能符合标准。

⑿.各部传动轴承、齿轮、皮带轮、销子、等零部件无变形,

无异响、无偏磨,各部紧固配合符合规定。

⒀.走行机构、工作机构平稳,无异常,无剧烈的震动、摇

摆或走偏、偏磨现象。

操作机构、安全装置及监测仪表灵敏可靠。

⒁.液压系统、油泵压力、温升正常,液压缸及马达工作可

靠灵活,在负载下不漏油、无异响。

⒂.液力变矩器(偶合器)接合平稳,油温正常,不偏高不

偏低,分离彻底,动力传递可靠。⒃.液压操纵阀操作轻松、可

靠、无抖动和冲击现象。

⒄.液压操纵阀操作轻松、可靠无抖动和冲击现象。

2.2.调拨设备的验收标准调拨设备的验收标准

⑴.型号规格、管理号码与《机械调拨通知单》一致。

⑵随机备品、工具、履历簿、说明书、零件手册、维修手

册、技术资料等与《机械调拨通知单》一致。

⑶技术状况为二类以上。

3.租赁设备的验收标准

⑴.型号规格、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与《租赁合同》

一致。

⑵.技术状况为二类以上。

4.劳务分包队伍自带设备的验收标准

⑴.型号规格、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与《分包合同》

附件设备条款一致。

⑵.技术状况为二类以上。

二、设备进场验收记录二、设备进场验收记录

1.新购设备验收记录、资料

⑴.装箱单;

⑵.《机械设备进场验收交接单》;

⑶.《固定资产交接记录》;

⑷.《安装调试验收报告书》;

2.调拨设备验收记录

⑴.《机械设备进场验收交接单》。

⑵.《固定资产交接记录》,盖单位公章。

3.租赁设备验收记录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交接单》。

4.劳务分包队伍自带设备验收记录

《机械设备进场验收交接单》。

三、设备进场验收程序三、设备进场验收程序

1.新购设备的验收程序

⑴.开箱,依照装箱清单清点、检验,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

中有无损坏、丢失,附件、随机备件、专用工具、技术资料等是

否与合同、装箱单相符,做好记录归档。

⑵.非标设备应依照合同附件设备主要配置表或图纸,检查

设备主要配置是否与合同附件所描述的相符。

⑶.发现设备有缺陷现象应立即拍照取证,并逐级上报,按

公司相关程序依法向供应商索赔。

⑷.验收合格后,与供应商授权经办人办理设备交割手续。

属固定资产的及时填写《新建新造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和《新

机械设备到达通知单》报公司机电管理部。

2.进口设备的验收

⑴.核对其出入境检验检疫单、进口证明书等。

⑵.对实物与证明文件逐一对应检查,严格甄别其真伪和有

效性,必要时可向原生产厂家追溯其产品的真实性。

⑶.发现实物与其出厂合格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不一致或

存在疑义

文档评论(0)

kxg50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