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高考创新通史人教版阶段十四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课时2.doc

历史高考创新通史人教版阶段十四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课时2.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

[主干梳理]

考点一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eq\b\lc\{(\a\vs4\al\co1(①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供需矛盾激化。,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泛;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

(1)对各国eq\b\lc\{(\a\vs4\al\co1(①经济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②政治上:社会危机加深;各国示威游行、罢工不断;,德国法西斯势力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趁机抬头。))

(2)对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5.对策: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导致危机恶化。

考点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罗斯福当选总统。

2.措施

(1)金融eq\b\lc\{(\a\vs4\al\co1(①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信用。,②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3)农业: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5)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3.实质(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影响

(1)直接影响: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民主,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巧学妙思]

[构图解史]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eq\x(\a\al(社会化,大生产))←eq\x(根本原因)→eq\x(\a\al(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eq\x(\a\al(生产产,品增多))←eq\x(重要原因)→eq\x(\a\al(购买力,水平低下))

eq\x(分期付款)←eq\x(诱导因素)→eq\x(股票投机)

[图示历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思维导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易错易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概念阐释]“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指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1.史论概念——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经济思想。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其代表作。它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从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使“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成为长期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为资产阶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2.史实概念——蓝鹰计划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时代周刊》在每期上也印上蓝鹰,以表现美国人民对“新政”的拥护。

主题一资本主义经济的“梦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史料研读]

史料一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史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eq\a\vs4\al(┃解读史料┃)

1.史料一是表格史料,根据时间信息和表格内数据分析历史现象的发展趋势;1929~1933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和外贸下降的幅度很大,失业人数激增,这说明了经济危机破坏性大和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