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获知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
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
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
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
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
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
之称。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
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
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
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
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
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
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
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
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
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
苦闷抑郁。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
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更能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
可引导学生从诗歌情绪的起伏入手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在这里并未渡
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冰
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
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
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却没有被皇帝重用,而
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
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化用了什么
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周文王的典故;
后一句化用了伊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太阳旁边典故。
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
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化用典故刚刚
有了信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
明确: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
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
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
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
理。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作者最终
拥有了怎样的心境?
明确:说明了作者又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
歧,作者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
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
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目标导学三:赏析本诗艺术手法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
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原因在哪里?
明确:(1)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2)
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以及不畏前途艰险的豪迈。
诗句品析较细致,能够注重情感的变化,
可取之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