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山西省高平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150题)
1、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队的屠戮妇婴的______,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______,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伟绩武功
B.罪行行径
C.暴行罪恶
D.罪恶罪行
【答案】:A
2、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如果不使其他某个(或某些)人境况变坏,他的情况就不可能变好。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断定的是:
A.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社会里,只有在有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才有人境况变好
B.如果有人境况变好,但他人境况没有因此变坏,说明社会并非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C.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要使其他人境况变好,他的境况就可能变好。这样的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D.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要使其他某个(或某些)人境况变好,他的情况才可能变好。这样的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案】:C
3、更开放的网络,更理性的网民,具有更真切地影响世界的力量——盘点这样的内容,无疑比“网民人数世界第一”更值得欣喜。对这段话正确理解是()
A.网络媒体正在发生转变
B.网络需要更理性的网民
C.更理性的网名是中国网民
D.中国网络开始展示其实际质量
【答案】:B
4、1,9,7,27,13,(),19,63
A.25
B.33
C.45
D.54
【答案】:C
5、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表示,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并引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来表达其要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富于想象而涵义深刻的名句,下列诗句中与此名句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答案】:D
6、避讳,是中国古代十分突出的文化事项,有一套严密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避讳”释为:“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长辈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古代的社会风习、心理、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尊古卑今等等。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风习依然存在,渗透到了国民()之中。
A.规则,性格
B.规定,品格
C.规则,品格
D.规定,性格
【答案】:A
7、甲乙2艘帆船从A地到B地。无风时,甲需要12小时,乙需要15小时。如果逆风,甲的速度下降40%,乙的速度下降10%。两船同时从A地出发,中途遇逆风,但同时到达B地。那么行船过程逆风行驶()小时。
A.10
B.8
C.6
D.5
【答案】:A
8、26,20,15,11,8,()
A.3
B.5
C.6
D.7
【答案】:C
9、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的基本手段。
A.素养,情境,沟通
B.修养,情,沟通
C.素养,环境,连通
D.品质,情形,沟通
【答案】:A
10、汉族前身基本上是炎帝、黄帝所遗两大族构成,是称“华夏”(也有人认为“华夏”即生活在中原的民族,“夏,大也。有礼仪谓之大;有文章谓之华”)。华夏是汉族的前身。汉族的观念产生于“五湖十六国”,固定下来更晚,因此书中常用“华夏以代汉族”。“中国”这个词最早出自周代的“何尊”(六十年代出土于宝鸡)的“余其宅兹中国”。“宝鸡”位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对这段文字最后一句中“中国”的理解准确的是()
A.华夏民族生活的中心——中原一带
B.华夏民族的居住地
C.现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D.现今中国大陆
【答案】:A
11、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合——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答案】:D
12、已知:(1)只要甲被录取,乙就不被录取;(2)只要乙不被录取,甲就被录取;(3)甲被录取。已知这三个判断一个真,两个假。
A.甲、乙都被录取
B.甲、乙都未被录取
C.甲被录取,乙未被录取
D.甲未被录取,乙被录取
【答案】:B
13、办公室有一些黑色和红色的签字笔,最近由于工作需要,每周都会用掉6支黑色签字笔和3支红色签字笔,3周后整理剩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吉林省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完整.docx
- 2025年四川省西昌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知识点试题完整.docx
- 2025年河南省林州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重点难点精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河北省定州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审定版.docx
- 2025年辽宁省海城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学生专用.docx
- 2025年河北省定州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学生专用.docx
- 云南省宣威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试题1套.docx
- 云南省安宁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小学教师类D类)强化训练题库及参考答案1套.docx
- 2025年河北省霸州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强化训练试题集带答案.docx
- 2025年河南省荥阳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小学教师类D类)强化训练题库最新.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