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范增论》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有改动)
材料二: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冠军,指地位在其他将领之上的上将。宋义为义帝所封,被项羽所杀。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楚国灭亡后,熊心隐藏在民间。为争取民心,项羽的叔父项梁听从范增建议,立熊心为楚怀王。后项梁战死,项羽尊熊心为义帝。后项羽暗中命人将其弑杀。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汉王请A和B割荥阳以西者C为汉D亚父劝羽E急攻F荥阳G汉王患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离开,与《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不同。
B.“安”,怎么,与《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故”的“安”意思相同。
C.“而”,表修饰,与《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用法不同。
D.“陋”,见识短浅,与《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的“陋”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使用反问计,成功地让项羽怀疑范增暗中勾结汉军。范增想要攻下荥阳,项羽却不采纳。范增在不被信任的情形下请辞,未至彭城,背上发毒疮去世。
B.苏轼引用《周易》和《诗经》,主要目的是批评范增不能及时发现事物微小的变化,不能审时度势,不能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行动。
C.苏轼认为,人一定是先有了疑心,然后才能听得进别人的谗言。杀掉宋义是项羽怀疑范增的根本,无需陈平离间,项羽和范增也一定产生矛盾。
D.苏轼认为范增和项羽同为义帝的臣属时,他们君臣名分还没有确立。从范增的角度出发,若范增此时有力量杀掉项羽就应该杀掉他,不行就离开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2)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
14.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在什么时候离开项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0.BDG
11.C12.C
13.(1)(接待的人)一见到楚使,就假装惊异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竟然是项王的使者啊!
(2)项羽已经假托义帝的命令杀了宋义,义帝一定不能忍受。不是项羽谋害义帝,就是义帝杀掉项羽。
14.项羽杀宋义之时。
原因:①义帝和范增祸福相依。拥立义帝,范增是主谋。
②宋义为义帝所封,项羽杀宋义是杀义帝的先兆,表明项羽已经开始怀疑范增。因此,项羽杀宋义后,必杀义帝,也必然和范增产生矛盾。
【解析】
【导语】这段文言文主要讲述了范增与项羽之间的关系,以及苏轼对范增作为谋士的表现进行评析。材料一通过陈平的计策使项羽对范增产生疑心,反映范增在项羽心中地位的动摇。材料二中苏轼认为范增未能及时离开项羽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阅读:评价语证明类》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阅读:叙述视角和叙事人称及其作用》.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阅读:叙述视角和叙事人称及其作用》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阅读:叙述顺序及其作用》.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阅读:叙述顺序及其作用》1.docx
-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环境描写及其作用》.docx
-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环境描写及其作用》1.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百鸟朝凤》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大师》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地铁检修工小靳:夜半歌声》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古渡头》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黑头》《俗世奇人新篇序》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论红楼梦“宝玉挨打”的叙事艺术》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哥儿俩》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新乡村叙事及其文化逻辑》《文化自觉与记住乡愁:乡土中国的文化价值》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