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课件之颐和园欢迎来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课件系列之颐和园专题。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融合了皇家园林的雄伟与江南园林的精巧,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本课件将带您系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艺术价值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通过这门课程,您将领略到清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髓,并深入理解颐和园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美学智慧。
课程概述课程内容详细介绍颐和园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学习目标理解颐和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典范的价值与意义知识应用掌握分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特点的方法与视角颐和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审美特点。它既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系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演变、空间布局和艺术特色,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定义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融合建筑、山水、花木、石景于一体的人工环境,追求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强调意境营造和哲学寓意。艺术特色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理想,讲究因地制宜、借景抄胜、移步换景、藏露结合,体现诗情画意的美学追求。发展历程从先秦的苑囿、汉唐的皇家园林,到宋明的文人园林,再到清代的皇家和私家园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质空间的艺术创造,更是中国人理想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体现。颐和园作为其集大成者,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
颐和园简介297公顷园林总面积其中水域面积占四分之三1998年入选世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3000余园内建筑数量包括宫殿、亭台楼阁等1750年初建年份清乾隆十五年始建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巧与皇家园林的雄伟。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的历史沿革11750年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在西山靓望处营建清漪园,耗银四百五十万两2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清漪园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珍贵文物被劫掠3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建园林,作为自己的避暑行宫41888年园林重建完工,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天年,与天地同和之意颐和园的历史是清朝兴衰的缩影。从乾隆年间的繁盛,到英法联军的劫掠,再到慈禧挪用军费重建,每一段历史都深刻影响了园林的命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颐和园几经兴废,但其基本格局和艺术风格始终保持了连续性,见证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顽强生命力。
颐和园的重建毁园之灾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焚烧劫掠清漪园,大批珍贵建筑和文物遭到破坏筹措资金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三千万两白银,用于重建园林作为自己的行宫重建工程以原清漪园为基础,保留原有山水格局,重修宫殿建筑,历时两年多完成主体工程更名启用1888年,园林重建完工并改名为颐和园,成为慈禧太后处理政务和享乐的场所颐和园的重建虽然耗费巨资,却因挪用海军军费而饱受历史争议。从建筑学角度看,重建后的颐和园虽然保留了清漪园的基本格局,但在细节上有所变化,更多体现了晚清时期的审美特点和慈禧太后的个人喜好,是研究晚清宫廷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颐和园的地理环境万寿山海拔58.59米的天然山体,为园林提供了制高点和主要建筑基址昆明湖占园区四分之三面积的人工湖泊,是园林水系的核心自然植被园内种植松、柏、杨、柳等多种树木,形成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西山远景园区西望可见西山群峰,构成了理想的远景借景颐和园的选址充分利用了北京西北郊的自然环境优势,遵循前湖后山的传统布局,形成了一山一水的基本格局。这种依山傍水的环境不仅满足了实用需求,更创造了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万寿山的存在使园林有了高度变化,昆明湖则提供了广阔的水面景观,二者相得益彰,构成了颐和园独特的地理基础。
颐和园的整体布局北部政治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域,体现皇家威严,建筑庄重对称中部宗教区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宗教建筑群,展示皇家对宗教的态度与尊崇东部生活区以乐寿堂、玉澜堂为代表的皇室生活区,建筑精巧雅致南部游览区以昆明湖为主体的休闲游览区,融合了江南水乡风情颐和园作为三山五园之一,其整体布局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山居前后有水,水居左右有山的造园法则。园林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格局。建筑群沿山势而建,依水而设,形成了政治、宗教、生活、游览四大功能区,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颐和园的主要区域(一)殿堂景区位于园林东部,是清代皇帝和慈禧太后处理政务和日常起居的场所。主要建筑包括:仁寿殿:正式接见朝臣的场所乐寿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