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喜看稻菽千重浪

教学目标

1.学习杰出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学习并把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梳理人物主要事迹,把握其高尚品质与精神境地。

2.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高考命题方向】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将新闻列入与传记、报告、科普文章并列的四种有用类阅读文本。从文本特征看,新闻、传记与小说都是叙事类文本,但新闻与传记是写实性的,而小说是虚构性的。新闻与小说、传记与小说的组合被认为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题的基本组合。可以预见,新闻类文本尤其是人物通讯、大事通讯的考查必将成为命题者青睐的热点;从近期一些大市级模拟试题看,人物通讯和大事通讯考查的频率亦呈不断加大的趋势。

分析其命题方向,我们发觉,人物通讯主要考查以下角度:

1.对人物通讯标题的特色及作用的考查。

2.对塑造人物所选取的典型材料的分析。

3.对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分析。

4.对人物通讯塑造人物的意义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的理解。

5.对人物通讯塑造人物的方法的分析。

6.对人物通讯的新闻价值与宣传效果的探究。

7.对具体文段内容、句子含义、词语含义的理解。

今日我们来研读一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结合高考命题方向,以它为例,我设计了几个活动来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特征,设题角度及解题技巧。

二、课文研讨

活动1:(个人及小组活动)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题目的特点。明确: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争论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美。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活动2:(个人及小组活动)人物通讯需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才能让人感动,给人启迪。本文在选材上有何特点?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呢?这些事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在第一课时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争论,形成答案)

明确:本文在选材上留意了材料的典型性。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宠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觉了“自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究)

③1964年袁隆平最终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活动3:(个人及小组活动)没有成功的细节描写,就没有好的人物通讯。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争论,形成答案)

明确:

1.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宏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摩挲着那可爱的稻穗,感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3.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惊奇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自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特别,水稻雄性不育植株,最终找到了。

小结: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活动4:(个人及小组活动)文章中使用精确的数据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争论、分析沟通、教师点拨提示,提问)

明确:

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依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白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也体现了人物通讯真实性的特点。

三、小结

教师小结: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呈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争论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领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

文档评论(0)

183****2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