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学优秀传统文化演讲稿(通用16篇)
学优秀传统文化篇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
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
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
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
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
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似乎无从谈起。“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
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
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
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应该从精神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
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只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
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社
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实新
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
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爱、正
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
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一
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
学说的灵魂。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
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
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
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
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
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
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
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
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
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
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如温和、善良、恭敬、节俭、
谦逊的美德,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
持中等,这些传统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也是我们要继承
发扬的。
其次,我们要从文化内容上弘扬传统文化。
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综观而得的尽是璀璨的星火:远古神话的
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
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
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
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
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
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
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
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们要主动、积极地
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
留给我们的遗产,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
我们虽不能全盘吸收,可我们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们的
资本和骄傲。
另外,我们要多从艺术形式上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
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
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
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
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随处可
见的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职务犯罪预防讲座PPT文档共26页.ppt
- 机井工程技术标准 GB_T50625-2023.docx VIP
- 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效果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版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PPT.pptx
- 初中语文学科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总结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多人投资合作协议书(通用版).pdf VIP
- 北京市海淀区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2套(附答案).docx VIP
- 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中考模拟(四)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押题密卷及答案解析.pdf VIP
- 危重孕产妇抢救演练理论考核试题(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