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结合资料,说明某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条件、目的、原则及变化趋势。(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需求及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综合思维)。3.通过案例,分析某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原因。(综合思维)4.调查家乡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选择。(地理实践力)
目标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
(2)人文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
(3)其他因素:不仅要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还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3.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原则
具体内容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其他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4.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发展变化
连线将交通线“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进行连线。
答案
判断
1.交通运输布局主要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不需要考虑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2.交通运输布局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3.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乡村聚落。(×)
4.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目的。(×)
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2019年,贵州建成15个高速公路项目(路段),至201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7000千米,总里程跃升至全国第四位、西部第二位。新增3座世界级大桥,累计达50座,成为世界级桥梁最多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
1.[区域认知]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
答案线路分布比较均衡;交织形成网络;以贵阳为中心,构成方格放射式格局。
2.[综合思维]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
答案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涵洞里程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
3.[地理实践力]说明贵州省规划高速公路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案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
下图是某国环形特色公路,这条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度45米,该公路限速30千米/时。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环形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
A.沙特阿拉伯B.日本
C.荷兰D.孟加拉国
2.该环形特色公路的设计遵循的原则有()
①节省土地资源,保护沿线植被②使环形公路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③增加驾驶人员开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④减小线路坡度,保障行车安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B2.D
解析第1题,该环形特色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目的是降低线路坡度,说明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沙特阿拉伯、荷兰和孟加拉国地势起伏小,且沙特阿拉伯境内沙漠广布。故选B。第2题,该环形特色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可降低线路坡度,增加行车的安全性,④正确;采用高架桥的设计,可节约土地资源,保护沿线植被,①正确。故选D。
(2023·四川绵阳期末)有研究显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线路选择,影响最大的是地理因子。不同的地理因子,对丝绸之路的道路密度增加存在正向或负向的影响。在中亚复杂的山地地形中,商贾们主要选择低坡度、高起伏度的地区行走。据此完成3~5题。
3.对丝绸之路线路密度的增加影响力为正向的因素是()
A.农牧用地的占比
B.距最近海岸的距离
C.距最近城市的距离
D.距最近河流的距离
4.商队在中亚地区穿行时选择沿地势起伏巨大的山麓行走,主要是为了()
A.缩短路程B.避开盗寇
C.获得补给D.躲避灾害
5.推测在空间上丝绸之路道路密度最大的是()
A.东部农耕区B.农牧交错地带
C.中北亚牧区D.内陆荒漠区
答案3.A4.C5.A
解析第3题,丝绸之路多经过内陆,沿线农牧用地占比越大,说明周边人口和聚落越多,商贸需求越大,则丝绸之路的线路密度越大,A正确,B、C、D错误。第4题,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山麓地带通常地势较低,易形成绿洲或河流,商队沿此行走主要是为了获得食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备考热点强化 多池电化学装置.docx
- 2025备考热点强化 NaCONaHCO含量测定的思维方法.docx
- 2025备考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docx
- 2025备考区域特征描述类.docx
- 2025备考强化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归纳 解析版.docx
- 2025备考强化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考点技巧归纳(解析版).docx
- 2025备考强化一小船渡河斜牵引运动和关联速度问题 解析版.docx
- 2025备考强化一水平方向上圆周运动归纳(圆锥摆问题)解析版.docx
- 2025备考强化一功功率和汽车的两种启动方式 解析版.docx
- 2025备考强化一 光电效应方程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