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科护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护理(11)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1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成熟,易发生消化道感染、消化功能紊乱等。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即具有较好的吸吮能力和吞咽功能。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较差。3个月以下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不宜喂淀粉类食物。3~4个月小儿唾液分泌开始增加,但因不会及时吞咽唾液,可出现生理性流涎。儿科护理(1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食管新生儿和婴儿食管成漏斗状,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尙不发达,下端喷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返流一般在9个月时症状消失。新生儿食管长约10cm,1岁时11~12cm,5岁时16cm,学龄儿童20~25cm。插胃管常以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加上食管的长度作为插管长度。儿科护理(1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胃婴儿胃容量小,成水平位,哺乳时常吞咽大量空气,故易发生溢乳和呕吐。出生时胃容量30~60ml,1~3月时90~150ml,1岁时250~300ml,5岁时700~850ml,成人为2000ml。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儿科护理(1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肠婴儿肠道相对长,为身长的5~7倍。小儿肠黏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肠活动度大,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肝小儿肝相对较大,6岁之前可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2cm处触及肝脏,质地柔弱,无压痛。儿科护理(1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胰腺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液。出生时胰液分泌较少,3~4个月时增多,但6个月小儿胰淀粉酶活性较低,1岁后接近成人,故不易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婴儿时期胰液及消化酶的分泌易受天气和疾病的影响而抑制,导致消化不良。肠道细菌胎儿肠道无细菌,出生后数小时细菌即经口、鼻或肛门侵入肠道。正常肠道菌群受食物种类影响而不同,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因用药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菌群失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儿科护理(1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儿正常粪便胎便新生儿于出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出,呈墨绿色,质粘稠,无臭味,持续2~3天后逐渐过渡为婴儿粪便。人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均匀膏状,偶有黄色细小颗粒乳凝块,有酸味,不臭,每日2~4次。一般在添加辅食后次数减少,1周岁后1~2次/d。儿科护理(1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儿正常粪便牛、羊乳喂养儿粪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含乳块较多、较大,呈碱性或中性反应,量多,较臭,每日1~2次,易发生便秘。混合喂养儿粪便与牛乳喂养儿相似,但质软,色较黄。无论人乳或牛、羊乳喂养,添加谷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逐渐接近成人。儿科护理(11)

口腔炎患儿的护理口腔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简称口炎。如病变仅局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口角炎。多见于婴幼儿,大多数由病毒、细菌、真菌或螺旋体感染引起。病因及诱发因素常见的病原体有真菌、病毒、细菌感染。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疱疹性口腔炎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传染性强,在家庭和托幼机构容易传播流行;溃疡性口腔炎由各种球菌感染引起。儿科护理(11)

身心反应症状体征多数患儿以口腔局部疼痛,流涎为主要症状,并因疼痛而哭闹、烦躁不安,尤以哺乳、进食时明显,甚至出现拒乳,造成喂养困难;重症患儿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鹅口疮患儿则不疼痛、不流涎。查体可见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疱疹,或见鹅口疮的白膜。儿科护理(11)

治疗要点清洁口腔、局部涂药,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口腔粘膜愈合。鹅口疮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酶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2~3次/d;疱疹性口腔炎可局部喷洒西瓜霜、冰朋散、疱疹净等;溃疡性口腔炎涂5%金霉素鱼肝油等。儿科护理(11)

护理要点与措施促进口腔黏膜愈合1.清洁口腔2.局部涂药3.协助治疗4.防止交叉感染5.观察评价保证饮食营养1.饮食要营养丰富,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饮食为主。2.避免饮食刺激,易用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过热、过凉,避免酸、辣、醋、粗、硬等刺激性食物。3.涂药止痛4.观察患儿进食情况儿科护理(11)

护理要点与措施做好发热患儿的护理每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超过38.5℃时,给予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退热处理之后应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当有虚脱表现时应于保暖、饮温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