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谈谈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美的创造.doc

谈谈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美的创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4

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谈谈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美的创造

谈谈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美的创造

内容提要:由于技工学校性质特殊,语文,作为技工学校一门文化知识课程,不仅课时比职高少,而且学生学习的语文兴趣不浓,语文教学质量较差,究其原因,与教师的生硬、呆板的教学方法有关。本文作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如何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巧妙的教学艺术相结合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发挥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作用。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境界美创造

据笔者了解,由于技工学校性质特殊,当前,作为技工学校一门主要文化知识课程语文,不仅课时比职高少,而且课堂教学的气氛、学生听课的情绪,学习语文的兴趣等方面也都不甚理想,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与我们一些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较多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巧妙的教学艺术性相结合的教法有关。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技工学校语文教师,面对一批学习基础较差的技校生和日新月异的课改新形势,如何在很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改变生硬、呆板的教学方式,把语文知识的传授与巧妙的教学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知情结合、文质兼美、喜闻乐见的境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是摆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了。笔者在技工学校担任语文教学,曾经把语文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巧妙的教学艺术相结合,创造出闪光的境界美,得到了些许体会。如何创造语文教学的境界美,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鲜明的教学主题与新颖的构思相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一样,教学都必须突出重点。一堂课可能有几个教学重点,也可能要解决几个教学难题。而这些重点、难点必须要有内在的联系,必须上升到知识、能力、智力相结合的高度,这就是课堂教学的主题。没有主题的教学就像没有主题的文章,谈不上科学性;主题不鲜明的教学,也就谈不上科学性的教学。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合一的学科。课堂教学必须有鲜明的主题,需要传授哪些知识,练习如何设计,通过知识练习题的训练,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提高什么样的能力,这些问题统一于哪个主题上。这一系列问题教师上课前应周密的考虑和详细的安排,也就是说,一堂课必须在主题的统摄下,繁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开展。

当然,要引起职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仅仅靠突出主题还不够,还必须有艺术构思,要考虑如何巧妙的导入,如何相机启发,如何化解难点,有了这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笔者在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诗的境界美,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诗的主题与诗人个性化的语言结合起来分析,设计了如下板书。通过教学,开启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了学生审美的能力。

主题追求个性解放,希望过平静生活。现实让希望破灭。艺术的构思

主题

追求个性解放,希望过平静生活。现实让希望破灭。

艺术的构思

诗人个性化语言:

eq\o\ac(○,1)优美、凝练、令人回味:“轻轻”、“招手”、“作别”,反映诗人苦闷、彷徨、离别的哀伤。

eq\o\ac(○,2)形象生动、传神:

“云彩”“金柳”“柔波”融情入景。

美的境界

康桥晚景

静态的美感立体的美感

静态的美感

立体的美感

学生听觉上的审美疲劳,说不说都一样。所以教师在结尾诱导中既要收知识之“结”,又要放思考之“线”。艺术的结尾不仅要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深化,并与后面的教学内容有机衔接,使之承上启下;而且在语言上要求简洁明快、活泼多姿、新鲜有趣,含蓄蕴藉,让学生听了余音缭绕,不绝于耳,拖泥带水、浅露直白,死板教条的收尾,学生必然听而不闻。笔者在某职校听了一位语文教师上陶渊明的诗,他的课堂小结是这样收尾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既迥异于唐代诗人李白的那种奇伟飘逸,飞云流霞般的境界,也不同于婉约派诗人李清照的细腻风格,学了陶渊明的诗,请大家课后把三位诗人的风格作一番对比,并具体说说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和意境美,看谁说得最切合题意……。”

上述的课堂收尾,虽不是很理想,但简洁明快,能抓住了教学难点——古诗词鉴赏,进行概括、深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对比思考,比那些空泛的收尾实在许多。

三、把握学生心理情感和创设教学情境相结合

现代教学观念主张情知教学,即把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有机结合,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美的创造,首先要把握好学生心理情感的脉搏,积极营造美好的教学氛围,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能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思想艺术内涵丰富,比如轻柔和谐的优美(如朱自清的散文),奋发激越的壮美(如毛泽东诗词),催人泪下的悲剧美(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诙谐睿智的喜剧美(如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