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04 古诗词“炼字”技巧方法(两步骤)中考语文总复习.docxVIP

专题04 古诗词“炼字”技巧方法(两步骤)中考语文总复习.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4古诗词“炼字”技巧

·模块一如何确定“诗眼”

·模块二如何赏析“诗眼”(关键词)

·模块三浙江中考真题及热点题型特训

模块一

模块一

如何确定“诗眼”

体会“炼字”技巧,就要抓“诗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的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的第五个字。

模块二

模块二

如何赏析“诗眼”(关键词)

(1)要有多要素意识

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易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要有多层级意识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片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片、全篇密不可分,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从局部角度,看“诗眼”对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所起到的作用,或者看它是如何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的。从整体(全诗)角度,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

(3)要有多角度意识

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模块

模块三

浙江中考真题及热点题型特训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释】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眨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而又层次分明,景物描写形象鲜明而意味深长。

B.“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楼前野菊凌霜盛放、诗人与郡僚举杯畅饮的画面。

C.颈联中的“青松”这一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

D.尾联实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

2.“霜林落后山争出”中的“争”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示例一:“争”,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群山以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

示例二:“争”,化静为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D.有误,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尾联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潇洒和从容;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诗句“霜林落后山争出”的“争”,是争相恐后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又化静为动,赋予了“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傲岸不屈、豪放达观的精神,从而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风骨。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从、等景物可以看出甲诗描绘的是钱塘湖的初春景色。

(2)赏析乙诗“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3)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1)示例:早莺新燕(答出“早莺”“新燕”“浅草”中的任意两个即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