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docx

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100题)

1.《礼记》是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其中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2.简析诗中所体现的?忘世??往我??忘言?三层心态

3.阅读下列语段段,回答文后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段文字通过对“风、月、水”的描写,传达出的作者情绪是()。

A、举酒属客之乐

B、遗世独立之乐

C、泛舟赤壁之乐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阐述“盛衰之理”所用的史实论据是()。

A、唐玄宗前盛后衰的历史

B、李煜亡国的历史

C、后唐庄宗盛衰的历史

D、陈叔宝荒淫误国的历史

5.翻译: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6.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优秀的()作家

A、?浪漫主义

B、?批判现实主义

C、戏剧

D、儿童文学

7.在下列作家中,将丑作为重要表现对象的浪漫主义作家是()。

A、巴尔扎克

B、雨果

C、左拉

D、司汤达

8.《马伶传》在叙述“马伶和李伶第二次较量”时所用的方法是()

A、倒叙

B、顺序

C、插叙

D、分叙

9.“口占”是现代文学的词语。所谓“口占”,就是指口头的,后经过其他人整理成文的。

10.说明《金缕曲》情感直露而不浅薄的特点。

11.柳宗元《种树郭驼传》文:“虽曰忧这,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几句中“不我若”的意思是()。

A、不跟我一样

B、不像我

C、不如我

D、不是我这样

E、不同我一样

12.《大堰河——我的保姆》、《雨巷》、《致橡树》的作者分别是()。

A、冯至、戴望舒、北岛

B、艾青、戴望舒、舒婷

C、艾青、卞之琳、舒婷

D、冯至、卞之琳、北岛

13.下列学者中,不属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的是:()

A、赵元任

B、陈寅恪

C、梁思成

D、王国维

14.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段选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5.与《中庸》、《孟子》合称“四书”的是()

A、《论语》

B、《老子》

C、《庄子》

D、《大学》

16.“别号”香山居士的诗人是()

A、白居易

B、张若虚

C、王昌龄

D、李白

17.《春江花月夜》一诗整体的感情基调是()?

A、哀而不伤

B、恬静祥和

C、欢快喜悦

18.《前赤壁赋》作者是如何描绘箫声的?

19.《飞向泥土的箭》选自()。

A、《额尔古纳河右岸》

B、《我对黑暗的柔情》

C、《伪满洲国》

D、《树下》

20.茅盾在《香市》中写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时,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A、反衬手法

B、对应手法

C、象征手法

D、暗示手法

21.文章看似散淡,实则有序而苦心经营。这种写作特色,被()看作是中国文章的秘密。

A、汪曾祺

B、启功

C、金岳霖

D、沈从文

22.《我们肚子里的食客》和《拣麦穗》两篇课文的相同之处是()

A、关于食物问题

B、作家籍贯相同

C、情感真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62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市彤美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CNY8P81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