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古典118-增订医方歌诀.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篇名增订医方歌诀

书名:增订医方歌诀

作者:王泰林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补益之剂

属性:(此中间有错字,因无副本可勘,暂仍其旧。)

麋茸丸(麋茸一两,鹿茸亦可。)着许学士,(《普济本事方》)羊肾(二对,用酒浸,煮

烂去

(少

所谓正治之良图。)小便失禁菟丝(子)丸,(严用和《济生方》)苁蓉麋茸并五味(子),

(内

)金附子桑螵蛸,升举督脉护阳气。失禁诸方多用涩,惟此独得寻源计。然必佐以芳香品,

入阴升阳乃克济。入阴芳香是何类?杜仲茴香破故辈。(古方惟用固涩,或兼通太阳,究非

源探本之法。盖小便癃秘,则用附子等独折太阳之气化;若夫不约,则三焦俱澈矣,独折太

阳亦无益也,当举督脉之阳,以保护诸阳之气,故麋茸为必需之药,然必佐以芳香入阴之品

,乃能抵下焦而升阳,如茴香、杜仲、破故纸之类。)柴胡四物(汤地、芎、归、芍各一

半。)参(人参)(黄)草(甘草),(各三钱。疏通少阳。一方有半夏三钱。)和卫调

达少

一,加

目录

篇名发汗之剂

属性:越脾汤越脾中气,发汗生津凉散委,(越脾者,发脾之津气而为汗,乃渐发汗于不发之

中,

肿脉洪

篇》

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脾汤主之。”按∶此条原文

,颇有舛错,从来注者,多胡芦提过。风水者,风中肌肤,津气不行,一身暴肿,有似于水

,故曰“风水”,其实非因于水也。故又云∶“风水脉浮,里水脉沉”,便可见矣。盖风为

阳邪,肺、脾、胃三经受风热之阳邪,闭郁其汗液而为病,必兼烦渴无汗易喘见象,与此汤

清火而发汗之旨合符。《金匮》风水一门,证多错杂,读者自会之可耳。)又有越脾加术汤

,里水亡津渴者饵。(《金匮要略·水气篇》云∶“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

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越脾加术汤主之。”按∶风水脉浮当

发汗,里水脉沉当分利,此正法也。而里水亦用发汗者,盖小便自利,亡津口渴,里已无水

,而水在皮中,既不能下利,惟有发汗一法,使从外解,故用此汤。但加白术实脾胜水止渴

,此权变之法也。)温邪挟饮填肺中,为胀为喘加半(夏)治。(名越脾加半夏汤,《金匮》

肺胀,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即越脾汤原方加半夏也。)浮而且大大为

阳,散邪蠲饮辛寒利。(越脾散邪之力多,蠲饮之力少,故用半夏,辅其未逮。不用小青龙

汤者,以脉且大,病属阳邪,利辛寒不利辛热也。)若夫桂枝(二)越脾(一汤)法,脉弱

无阳

勿轻试。(《伤寒论太阳篇》云∶“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

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脾一汤。”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仲景言不可发汗,则必不用

麻黄;言无阳,是无胃脘之阳,亦不用石膏。古方多有名同而药不同者,安可循名而不审

其实也。此等脉证最多,宜用柴胡桂枝汤为恰当。”)无阳是亡阳分津,喻王二子说亦是。(

“无阳”二字,仲景言之不一,后人置为阙疑,嘉言谓即亡津之通称。王晋三曰∶“无阳乃

阳分亡津之谓,故用桂枝汤二分行阳,一分行阴。”其说亦是。)然必烦渴脉不微,热多寒

少乃克恃。(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此汤可以治太阳阳明合病,热多寒少而无汗者”

,“然必兼见烦渴之证,脉虽不长大浮缓,而不微弱者宜之。”)甘草麻黄(汤)治里水,水

从汗解斯方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水病发其汗即已。”)麻(黄)得甘草入中焦

,散水和脾厥有旨。(麻黄得甘草,引经入中焦,能散水和脾,取水谷之津为汗,深得厥旨

。)脉沉小者属少阴,温固必须加附子,(名麻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水

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宜此汤。”)不使麻黄入肾经,汗不伤阴水自已。(熟附温肾固液

,不使麻黄深入肾经,劫液为汗,则水去而汗不伤阴。)《水气门》中三十五条,证多错杂

)恶风无汗汗之宜,小便不利利之是。(此要诀也)脉沉虽寒必温经,(水气脉沉,当利小

便;

若兼恶风无汗之表证,亦当发汗,然必佐以固里温经之药,如麻黄、附子是也。)脉浮而下

须兼使。(水气脉浮,在表,当发其汗,使水气从毛窍而出;若兼小便不利,法当利小便,

使水气从上而下,然必兼解其表,五苓散之属是也。)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用

法拗,杏仁不去皮

文档评论(0)

您的专属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祝您成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