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4/41第5章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同时或先后序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用药时一种药物的作用受其他药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其结果可以使药效加强或不良反应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失效或毒性增加,甚至出现单独应用一种药时所没有的毒性作用。
第一节联合用药案例5-1男,56岁,在医院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经一个时期的硝酸甘油治疗,效果欠佳并出现心跳加快,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后,病情明显改善,心跳恢复正常。
案例5-2女,58岁,患原发性高血压,应用拉西地平后,血压虽有降低,但出现水肿,加用氢氯噻嗪后,血压进一步降低,且水肿消失。
案例5-3女,65岁,患有柏金森病,一直以苯海索治疗。此次因忧郁症入院,用丙米嗪治疗1个月,进来头痛、视物模糊、复视、眼压高,诊断为药源性青光眼。
5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某些副作用;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联合用药的意义
6药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联合应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包括相加、增强、增敏作用。拮抗作用: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
7协同作用(synergism)相加作用合用后药物作用等于个药单独应用时所产生的作用的总和。如果用相同药理作用的两种药物,其结果可能相加,药物主要作用和副作用均可相加。见表1。
8总和作用将两种作用相似但作用部位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合用,所产生作用等于各药单用的总和。例:氢氯噻嗪作为基础降压药和各类降压药合用治疗各期高血压病,即可增强疗效,减少给药剂量又可对抗其他降压药引起的水、钠潴留的副作用。
9增强作用药物合用后药理作用大于个药单独应用时所产生的作用的总和。例:双异丙吡胺与β受体拮抗药均有负性肌力、减慢心率作用,合用作用增强,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导致心跳骤停。
10表1联合用药的相加或协同作用
11指两药联合所产生的效应小于单独应用其中一种药物的效应。分类:拮抗作用(antagonism)
12生理性拮抗这种作用基于两药有相反作用,因此合并用药后可以相互抵消作用。例:吗啡中毒时所导致呼吸严重抑制,可被呼吸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所对抗;美托洛尔的减慢心率的作用可抵消硝酸甘油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
13药理性拮抗主要指受体的阻断作用例:氯丙嗪与肾上腺素合用,氯丙嗪具有α受体阻断作用,可以逆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14生化性拮抗甲药对乙药的药动学的影响,使之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生物转化加快或减慢、或排泄加速;使之作用减弱。例:苯巴比妥是肝药酶诱导剂,增加其他药物的代谢,使之作用减弱。
15化学性拮抗两种药物通过化学反应而相互抵消作用。例:肝素带高度负电荷,鱼精蛋白带有正电荷,能中和肝素的负电荷,从而对抗其抗凝作用。
第二节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在体外的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17一、在体外的相互作用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前,药物相互间发生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或药效发生变化,即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可分为配伍禁忌、药物与容器相互作用、赋形剂影响药物
18本类反应多发生于液体制剂,如在静脉输液中或注射器内。静脉输液中加入一种或多种药物,药物之间或药物与输注液体发生反应,可产生的沉淀、变色和浑浊,也可发生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失效,这种现象通常称为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理化禁忌:指不同药物放在同一介质中,发生了不利的理化反应,此情况不反对分开使用药物。药理禁忌: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发生拮抗的作用。药理禁忌不管分开还是合起来都不能应用。
20酸性药液与碱性药液合用时,可发生沉淀反应例1:酸性药物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同碱性药物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混合,可造成两者或两者之一的沉淀;例2:肝素与阿米卡星、胺碘酮、红霉素、吗啡、异丙嗪在注射器内混合时,5~10min内可出现沉淀。沉淀
如氢化可的松注射剂是50%乙醇溶液,与其他的水溶性注射剂混合时,发生沉淀有些药物的溶解度小,制成注射剂时需加特殊的增溶剂,这些药物的注射剂加到任何一种静脉输注液体中时,可因增溶剂被稀释而析出药物结晶,
22维生素C注射液在pH值>6以上易被氧化,故不宜与碱性的氨茶碱、谷氨酸钠等注射液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羧苄西林混合于静脉滴注液中,可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氨基与羧苄西林的β-内酰胺环之间发生化学性相互作用而灭活。氧化、分解失效
二、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案例5-4男,29岁,过敏性鼻炎,服用特非那丁1年以上,1日2次。饮用2杯葡萄柚汁后死亡。死因为特非那丁所致的心律失常案例5-5女,76岁,右股骨骨折住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