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言词汇理解与翻译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言词汇理解与翻译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词汇理解与翻译测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鸡,司夜鸣。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D.举匏樽以相属。

A.XX

B.XX

C.XX

D.XX

2.下列句子中,“其”作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的一项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A.XX

B.XX

C.XX

D.XX

3.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是介词的一项是:

A.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B.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A.XX

B.XX

C.XX

D.XX

4.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是介词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D.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A.XX

B.XX

C.XX

D.XX

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是连词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D.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A.XX

B.XX

C.XX

D.XX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容词的有哪些?

A.皎皎白驹

B.翩翩少年

C.美轮美奂

D.红颜薄命

A.XX

B.XX

C.XX

D.XX

7.下列句子中,含有“以”的用法是介词的有: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以其善战者,敌不知其所备。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A.XX

B.XX

C.XX

D.XX

8.下列句子中,含有“而”的用法是连词的有:

A.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A.XX

B.XX

C.XX

D.XX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9.“之”在文言文中只作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

10.“以”在文言文中作介词时,只能表示方位或时间。()

参考答案:×

11.“而”在文言文中只能作连词,连接并列关系。()

参考答案:×

12.“于”在文言文中作介词时,只能表示比较关系。()

参考答案:×

13.“其”在文言文中作代词时,只能指代人。()

参考答案:×

14.“于”在文言文中作介词时,只能表示方位或时间。()

参考答案:×

15.“而”在文言文中作连词时,只能表示转折关系。()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6.请简述文言文中“之”的几种主要用法。

答案:文言文中“之”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相当于“他、她、它、这、那”等;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4.助词,用于宾语前置,取消句子独立性。

17.请简述文言文中“以”的几种主要用法。

答案:文言文中“以”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介词,表示手段、方法,相当于“用、拿、凭、靠”等;2.介词,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3.介词,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4.介词,表示结果,相当于“而、因而”。

18.请简述文言文中“而”的几种主要用法。

答案:文言文中“而”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及”;2.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并且、而且”;3.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然而”;4.连词,表示因果或条件关系,相当于“因为、所以、只要、如果”。

五、论述题

题目:试论述文言文中虚词“也”的用法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答案:文言文中的虚词“也”是一种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其用法多样,作用显著。以下是“也”的主要用法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1.表示陈述语气,用于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或“呢”。

例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2.表示疑问语气,用于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

例如:子曰:“何斯之盛也?”(孔子说:“为什么这样盛大呢?”)

3.表示感叹语气,用于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例如:子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孔子说:“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教育民众,这就是善啊。”)

4.表示停顿,用于

文档评论(0)

刘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