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8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注意统一采用其标准名称,不能用简写。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第2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9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Ⅰ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Ⅱ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居民。Ⅲ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Ⅳ其它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Ⅴ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Ⅵ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10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第2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1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①选择主要职业;②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Ⅰ.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Ⅱ.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第2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2病例分类–实验室诊断=临床表现+特异性检查–临床诊断=临床表现+仅非特异性检查–疑似=临床表现+一般非特异性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原携带=检出病原体+无明显临床表现–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只有病种是HIV时病例分类才能选择阳性监测,别的病种不允许选择。(网络直报工作指南);采供血机构只能对发现的两次初筛阳性的HIV进行“阳性检测”报告。第24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3发病日期(门诊日志):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14诊断日期:必须填写诊断时点,精确到小时.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15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16疾病名称:在做出诊断的病名前打√。第25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7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网络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填写该病种名称。第26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其他需要上报的传染病1、非淋菌性尿道炎2、尖锐湿疣3、生殖器疱疹4、水痘5、肝吸虫病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7、恙虫病8、森林脑炎9、结核性胸膜炎10、人感染猪链球菌11、人粒细胞无形体病12、不明原因肺炎1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4、AFP15、H7N918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第27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熟悉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报告卡填报、审核技术关键点第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978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本条例规定管理的急性传染病分为甲乙两类25种传染病。?1989年2月2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该法完成修订。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200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