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仙李白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和雄奇飘逸的风格,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千百年来,人们采用笺、注、疏、解、通等方式,校理文辞,疏解意旨,彰显其艺术神韵,创造了诸多阐释李白诗歌的经典之作。明代画家沈周却另辟蹊径,以图像为载体,通过飘逸灵动的线条、匠心独运的构图,将《蜀道难》中的巍峨山川、幽深林木具象化为一幅设色山水画——《蜀道难图》。这幅图画承载着画家对李白诗歌的认识、对自我人生际遇的感怀、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等丰富内涵,是考察李白诗歌传播与接受状况的重要资料之一。
《蜀道难图》是画家根据诗歌绘制的图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诗歌的内容,但它并不是诗歌内容的完全再现,这和诗、画两种艺术的不同特性有关。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具有抽象性,除了符号理性意义之外,还积累了相关的文化记忆,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即使是描绘性的静态名词,所包含的义项也不止一个,但在诗意画中,图像却只能表现出其中的某一个侧面,因为“图像的不透明性,决定了它在使诗意绽开的同时也会屏蔽另外的部分”。图像作为表意符号,表现的是静态的瞬间性,并且依靠视觉展现和接受,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具体可观的元素来表达画家的个性。比较而言,诗歌除了有具象的“境”,还有抽象的“意”,语言符号可以表现动态的叙述性,还可以超越视觉,通过描摹听觉、嗅觉和触觉意象等多重途径表达诗意。语言符号和图像符号的不同特点,造成了诗意画对诗歌语象的再现有不同程度的游离。
(摘编自罗丹《沈周〈蜀道难图〉的诗意再现与游离》)
材料二:
李白的《蜀道难》与沈周的《蜀道难图》虽为不同艺术形式的视觉呈现,却都凝聚着作者对同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射,成为其艺术意旨“凝固”与“外化”的具象符号。然而,两者的载体在本质上有所区别:诗歌以语言为媒介,其抽象、凝练的特性使其能够展现动态的叙述流程,甚至超越视觉限制,深入揭示和表达情感意旨;而画作则依赖于视觉的直观呈现与接收,以线条、色彩、构图等“可视”元素为载体,将主体情感意旨具象化于静态瞬间之中。正是这种媒介的差异性,导致沈周在转换李白《蜀道难》语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依附与游离。这不仅体现出原诗与衍生图像的内在关联,更在呈现、遮蔽、增殖等维度上,展示了两种艺术形式间复杂微妙的“互文”关系。
在沈周的《蜀道难图》中,不难发现,诗歌中某些语象的特殊性,使得图像难以完全再现其精髓。比如,《蜀道难》开篇即通过神话故事如“蚕丛”“鱼凫”“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极尽渲染蜀山自古即险阻难越之能事。这些语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节和动态性,具有观念上的流动性,远非单一瞬间景象所能囊括。然而,图像作为静态的视觉艺术,难以表现具有连续时间性的内容;这些神话故事的复杂情感与意境,在沈周予以图像呈现的过程中,难免被部分遮蔽。再者,图像无法直接传达听觉、嗅觉等体验,这也是沈周面临的一大挑战。比如,诗歌中“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听觉描绘,为全诗增添了丰富的情感色彩,然而,这些声音蕴含的情感在图像中却难以精准表现,即便尝试描绘发声物象,也会因绘画的局限性而无法充分传达声音的悲戚之感,这使得读者在观赏图像时,难以感受到诗歌中那种强烈的听觉冲击。这样一来,沈周在图绘《蜀道难》时,面对诗歌中复杂多变、富含情感的语象,不可避免地会舍弃呈现相关内容,从而使得图像与诗歌之间构成部分的“遮蔽”关系。
然而,在沈周的艺术创作中,他巧妙利用图像的构图审美与瞬间视觉性特征,不仅忠实于《蜀道难》的文本精髓,更融入个人的独特理解,使得《蜀道难图》在视觉形象上实现了“增殖”。画面中,骑驴旅人、道店歇息、童仆饲驴、驿馆楼阁等生动细节纷纷涌现,共同描绘了一个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世界。沈周为何要如此“无中生有”地增加这些诗歌中原本未有的内容呢从画卷的整体观感来看,这些新增形象色彩对比鲜明,构图布局精巧多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还凭借“寸马豆人”的细致描绘,巧妙衬托出蜀山的巍峨险峻。这种疏密相间、繁简有致的笔墨运用,使得全卷画面更为“悦目”,令人陶醉。从叙事策略角度看,沈周的这一安排为幽深艰险的深山环境增添了几分世俗生活的烟火气息,使得诗中与外界隔绝的蜀地,展现出历史变迁的痕迹;在传说中的古蜀道、李白笔下的蜀道以及沈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作文分类复习之应用文写作.docx
-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如何拟好标题.docx
-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的设疑法开头.docx
-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如何写好开头.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向《人民日报》学习标题、开头段、分论点、结尾段的写法.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复习:向《人民日报》学习遣词、造句、成段、谋篇.docx
-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大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云南省普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人教版英语5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含单元及专项复习.pptx
- 人教版8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8月修订).pptx
- 教科版(2017版)6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课时练.pptx
- 人教版PEP版6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12月修订).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3年教材).pptx
- 湘少版5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PEP4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2}.pptx
- 人教版6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x
最近下载
- 专题03:非连续文本之评价建议-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解析版).docx
- 2025新课标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 Numbers in life》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学校物业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沪教版(全国)(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基于PLC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11..doc
- 低压配电柜施工组织方案.doc
- 微观经济学 (19)微观经济学.pdf
- 射频治疗仪-风险管理报告(GB 9706.1-2020).docx VIP
- 红楼梦人物服饰分析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