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梳理一滴水的游踪,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丽江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魅力。

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学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风貌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线索,了解丽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学习其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把握文章的深层意蕴。

引导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丽江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展现丽江美丽风光的视频,如丽江古城的全景、玉龙雪山的壮丽、泸沽湖的宁静等,同时配上轻柔优美的音乐。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哪里的美景呀?引导学生回答出丽江。

3.继续提问:你们对丽江了解多少呢?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丽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丽江的印象或之前了解到的关于丽江的信息。

4.教师总结:丽江,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人。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阿来的笔触,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探寻丽江的美丽与神秘。板书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介绍作者阿来

阿来,藏族作家,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尘埃落定》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使阿来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2.介绍写作背景

本文是阿来为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展示馆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丽江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丽江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和自然风光,表达了对丽江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纠正读音错误。

重点讲解砚池蘸水喧哗奔流不息目眩神迷等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用目眩神迷造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思考并回答问题

一滴水经历了哪些地方?它的游踪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明确一滴水的游踪:雪山上的冰→美丽的水泊→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溪流→中甸草原。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章线索。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5分钟)

1.分组讨论,选取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精读品味

小组讨论内容:这段文字美在哪里?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引导

示例一: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一片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滴水的起点,给人以纯净、轻盈之感。

描写方法:比喻

情感:对玉龙雪山的喜爱与赞美

示例二: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的句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丽江古城的风貌,层次分明,气势磅礴。同时,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的赞叹。

描写方法:排比

情感:对丽江古城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欣赏

示例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薄云掠过月亮的情景比作银匠擦拭银盘,新奇而富

文档评论(0)

专注细节文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