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九年级语文下册《月夜》教案(3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月夜》精品教案(精选3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月夜》精品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
2.学习诗人运用想象和对面着笔来表情达意的写法。
3.培养学生在比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分析、炼字、比较、揣摩等过程来赏析诗歌,采用学生自学,合作交流,教师启发点拨,比较鉴赏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读本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赏析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2.通过比较掌握对面着笔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品味比较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背景资料: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玄宗南逃,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今属宁夏)。杜甫得知肃宗即位的消息后,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困在沦陷后的长安,在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作《月夜》。
学生说杜甫: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说说对杜甫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又称“杜工部,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称为“诗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二、品读诗歌,读准读畅。
1.学生自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出示难读字字音,正音。
3.听录音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节奏、语速及语气。)
4.指名学生读。
三、自主学习,梳通诗意。
1.自己对照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自译。
2.说给同桌听,合作解决疑难词句。
3.学生自主展示。
(教师点拨指导。)
四、精读细品,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意境。
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诗人在诗中共写了几个场面?
妻子思念丈夫的场面(想象)
诗人与妻子团圆的美好场面(想象)
诗人思念妻子儿女的场面(现实)
(教师适当点拨并板书,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思念之情。)
(二)研读诗歌,探究情感。
1.细品妻子思念丈夫的场面(想象)
(1)探究:妻子明明有儿女在身边,为什么说是“独看”呢?
(学生抓住“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思考分析。)
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得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父亲的思念,所以,妻子只能“独看”,突出了那个“独”字。)
活动:设身处地的揣摩妻子“独看”时的心理活动。
(教师以写作背景和杜甫被困的处境加以引导)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更是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进一步映射出了是人的心理。
(2)赏析:妻子独看时的的情景“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①再说说诗句的大意,思考:最能体现伫立之久的字,进行赏析
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湿”和“寒”的精妙之处。
③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突出了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痴。)
明写妻子思夫至深,暗写作者的思妻至切,突出了作者的思念之苦。
2.细品团圆的美好场面(想象)
学生自读诗歌,思考:作者通过想象团圆幸福的情景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想象一个团圆的幸福场面反衬作者思念之情。
与《夜雨寄北》比较,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出示《夜雨寄北》,进一步分析借助团圆的美好反衬分隔两地的思念之苦。)
与杜甫的《述怀》比较,进一步深层探究主旨。
(出示《述怀》的相关诗句,通过分析《述怀》,结合写作背景及杜甫济世情怀点拨学生进一步研读诗歌主旨。)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明确:在诗人“独看”的泪痕里,不仅表现了对妻子思念之情,也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哀;在“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诗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鉴赏比较。
(教师出示《望月怀远》,进行鉴赏比较)
1.学生自主学习,把握诗意
(1)借助资料,学生自译。
(2)交流展示。
2.学生自读,思考:同为思念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真空炉专用热电偶及其选择.pdf
- NITON XL3t(美国力通-矿石元素分析仪)用户手册-中文.doc
- 时尚艺术明星们的时尚艺术作品展览.pptx
- 兰博基尼-Gallardo 盖拉多 产品用户手册 - 车主手册 -Gallardo Coupe-Gallardo Coupe LP560-4-GallardoCoupèLP560-4用户手册.pdf
- 公共服务领域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研究-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docx
- 2024年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考试题库.docx
- 2024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 2025国企中层干部竞聘考试题库.docx VIP
- 超声骨刀机啄木鸟.pptx
- 冲床操作说明书.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