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和谐社会心得体会范文
和谐社会心得体会范文
你是否常常想起帮助过你的人?你有没有最想感谢的人?你为需
要帮助的人做过有益的事吗?这是一名教师对学生问卷调查的部分问
题。闻之,为这样的感恩教育叫好的同时,也深感这些问题犹如一记
记重锤,叩击心灵,拷问良知。扪心自问,在平淡的日子、封闭的内
心、自私的思维里久了,是否很少或根本就不触及这类问题?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每名公民的参与,人人知荣明耻,个个回馈社
会。培养奉献爱心、互相关爱的良好风尚,不仅对青少年显得尤为重
要,对成年人来说也并非小题大做。每个人都生活在工作互帮、生活
互助、情感互动、交往互融的现代社会,无时不在享受别人的服务和
帮助,理应以感激之心面对社会。古今中外,知恩图报的思想深入人
心。感恩在西方的观念里,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
回馈他人”。中华文明礼仪之邦,更是积淀深厚。“滴水之恩,当涌
泉相报”的古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情诗句,“恩欲
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循循善诱,彰显古人对感恩的崇
尚。道理虽然浅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很好。发生在“感动中
国XX年度人物”丛飞患病期间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据统计,丛
飞参加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6000多小时,捐助失学儿童、残
疾人、孤儿170余人,金额超过300万元。亿万民众为丛飞所感动、
所激励、所鼓舞,然而少数直接受益者的表现却令人心寒:
一名受助者竟称自己太忙,没时间去看望丛飞;一位受助学生家
长关心的却是“他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如今丛飞走了,他们
第1页共6页
永远失去了让心灵安宁的机会。虽然这种不和谐音绝非社会主流,但
也并非鲜见。有的人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长成才,却不思为党工
作、为民谋利,甚至违法乱纪,成为党、国家和人民的罪人。有的人
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取得一些成绩,却片面强调个人努力和奋
斗,甚至把成绩全部归功于自己。有的人长期受到父母亲朋百般关
爱,却无动于衷、不存感激,甚至见利忘义、忘恩负义。杨雄在《法
言·君子》中说: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那些不自爱、不自敬、不自重者,必然威信扫地,遭人唾弃。受惠而
不思回馈,其危害是多方面的。于个人损害信义,受人帮助而不存感
激,其品德和做人标准多有缺失,久之必为人所不齿。于他人伤害爱
心,助人者受冷遇,必然失去助人的热情,造成越来越多的需要帮助
的人得不到帮助,如此恶性循环。于社会毒害风尚,助长社会冷漠
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自私自利之风大行其道。不知感恩的
人,往往缺乏起码的爱心和社会良知。首要表现是过于自私自利,只
想到人人为我,却不愿我为人人。受人恩惠时,看到的是自身困境,
感到理所当然;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却视而不见,觉得与己无关。此
外,还和个人心态相关,总是怀着不足、不平、不满之心的人,感觉
天下人皆有负于我,自然不能从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中体会他人与社
会的关爱。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品德修养,更是一种健康的
心态和健全的人格。面对关爱而不存感激,甚至不知“愧”为何物
者,即使从不做出格的坏事,也不能算是品德完美。还应该看到,以
感激之心回馈社会,并不仅仅是指受到他人、社会特别关爱和帮助的
第2页共6页
人,每人都应有感激之心、回馈之举。常听有人怨天尤人、振振有
词:
得到好处时说“感谢谁呀,应该的”;取得成绩时称“从来就没
人真正帮助过我”;步入成功时宣扬“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等等。
对这些人来说,实在应该常常问问自己:
我为别人做过什么有益的事?我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再想一想,
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
恩,党和国家的培育之恩……人之一生,一路走来,有多少关爱需要
铭刻在心,有多少恩惠需要及时回馈?为人处事,当存感激之心,常
思回馈社会。公民个体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都是健康的,社会风
尚才是美好的。只有“受施慎勿忘”,积极奉献他人,回馈社会,传
递爱心,才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一起同频共振。正如
龚自珍所说: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附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化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hemistry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第六章 教会法.ppt
-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详版.pptx
- 无铬厚膜底漆、厚膜预涂板和制备方法.pdf VIP
- 教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考试试题三套及答案.docx
- CMA考试 P2试题500道含解析.pdf VIP
-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