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时精练;?;3.实验过程
(1)让细线的一端穿过金属小球的小孔,做成单摆。
(2)把细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
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
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如图所示。
(3)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度l,用游标卡尺测出金属
小球的直径,即得出金属小球半径r,计算出摆长l=。;(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处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小于5°),然后放开金属小球,让金属小球摆动,待摆动平稳后测出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计算出单摆的振动周期T。
(5)根据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6)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5.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球、线是否符合要求,摆动是圆锥摆还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摆动以及测量哪段长度作为摆长等等。
偶然误差:本实验的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即单摆周期)的测量上。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6.减小误差的方法
(1)一般选用一米左右的细线。
(2)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悬点固定。
(3)应在小球自然下垂时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悬线长。
(4)单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摆动,且摆角小于5°。
(5)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时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2023·新课标卷·23)一学生小组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2)单摆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如图(c)所示,其中角度盘需要固定在杆上的确定点O处,摆线在角度盘上所指的示数为摆角的大小。若将角度盘固定在O点上方,则摆线在角度盘上所指的示数为5°时,实际摆角5°(填“大于”或“小于”)。;(3)某次实验所用单摆的摆线长度为81.50cm,则摆长为cm。实验中观测到从摆球第1次经过最低点到第61次经过最低点的时间间隔为54.60s,则此单摆周期为s,该小组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π2取9.870)?;;利用单摆可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球,制成单摆。;(2)以下是实??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是(填标号)。
A.摆线要选择较细、伸缩性小些的,并且线尽可能短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摆线相对平衡位置的偏角越大
越好
D.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就是单摆的摆长;;(3)悬挂后,用米尺测量摆长L1,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小于5°),由静止释放小球,稳定后小球在某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50个全振动时停止计时,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通过测量和计算可得出单摆周期T=s。;(4)实验中改变摆长L获得多组实验数据,正确操作后作出的T2-L图像为图丁中②图线。某同学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其他实验步骤均正确,作出的图线应当是图丁中的(填“①”“③”或“④”),利用该图线求得的重力加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利用图线②求得的重力加速度。;;探索创新实验;③将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拉伸一定长度后释放,使其在竖直方向振动。
④用数字计时器记录30次全振动所用时间t。
⑤逐次增加托盘内砝码的数量,重复②③④的操作。;(1)由步骤④,可知振动周期T=。;(2)设弹簧的原长为l0,则l与g、l0、T的关系式为l=。;;(3)由实验数据作出的l-T2图线如图(b)所示,可得g=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π2取9.87)。;;(4)本实验的误差来源包括(填标号)。
A.空气阻力
B.弹簧质量不为零
C.光电门的位置稍微偏离托盘的平衡位置;;;对一对;对一对;1.(1)在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器材和操作最合理的是。?;(2)某同学课后想利用身边的器材再做一遍“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家里没有合适的摆球,于是他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小金属块代替小球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他先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②利用刻度尺测出OM间细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利用手机的秒表功能测出金属块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
③在测出几组不同摆长l对应的周
期T的数值后,他作出的T2-l图像
如图乙所示。;④根据作出的图像可得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为m/s2(π取3.14,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3)相比于实验室作出的T2-l图像,该同学在家做实验的T2-l图有明显的截距。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该操作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章 第7课时 力的合成与分解.pptx
- 第二章 第8课时 牛顿第三定律 共点力的平衡.pptx
- 第二章 第9课时 专题强化:动态平衡和临界、极值问题.pptx
- 第二章 第10课时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pptx
- 第二章 微点突破2 摩擦力的突变问题.pptx
- 第二章 微点突破3 “活结”和“死结”“动杆”和“定杆”.pptx
- 第二章 第6课时 重力 弹力 摩擦力.pptx
- 第九章 第49课时 专题强化: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力电综合问题.pptx
- 第九章 微点突破6 电场强度矢量叠加的几种特殊方法.pptx
- 第九章 第43课时 电场能的性质.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