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明节后国旗下讲话稿(真题12篇) .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明节后国旗下讲话稿(通用12篇)

清明节后篇1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清明节已经过去了,但我们不会忘了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的祭扫活

动,不会忘了那无数革命先烈。

上周星期五,我们学校初一、初二级部的团员和优秀学生代表80

人左右,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了甘垛新庄烈士墓。

我们在烈士墓前献上花圈,在哀乐声中缅怀创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

的革命先辈。虽然,我们没有什么隆重的活动场面,但我们纪念烈士

的意义却十分重大。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

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

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

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无数英烈

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我们的祖先,为了养育后代,历经了千辛万苦,挥洒了无数的汗

水。正是因为他们,才有延续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安宁!

如何不让先烈的热血白淌?如何不让祖先的汗水白流?实现先烈遗愿、

祖先的夙愿,我们唯有卧薪尝胆,自强不息。作为当今学生,更应积

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我国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知识做梦梦不

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同学们,今天

的爱国爱家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人才。

让我们以良好的姿态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和祖先的同时,也愿

中华民族孝亲敬长辈的春风荡漾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清明节后国旗下讲话稿篇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上星期一我们过了清明。今天,我们来谈谈清明节。

清明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仍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

要节日之一。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全

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过此节日。20xx年,清明节被国务院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既

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

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古代劳动人民据此来安排农事。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但是,清明作为

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它包含着丰富的风俗活动内容。清

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活动仪式是祭祖、扫墓。秦汉时代,墓

祭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礼俗活动之一。扫墓原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

内容。寒食节相传起源于晋文公对介子推的悼念。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后来,由于寒食与清明日子接近,这个民间禁

火扫墓的日子就逐渐与清明合二为一了。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

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在

北方,老百姓吃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按照旧俗,清明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

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

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

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是人性美好的一种表现,我们中国人,世世代代通过清明

这个节日表达我们对先人和亲人的缅怀和敬仰之心。把祭祀先人与中

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清明节体现了

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的感恩节。清

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

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

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而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百花盛开

的时节,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并喜欢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如

踏青、放风筝和荡秋千等。宋代文人李弥大有一首诗写道:蒙蒙细雨

网春晖,南阳清明二月时。细草养泥留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儿。为我

们编织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可谓心境好、景色新,一派鸟语花香!

踏青春游固然是必不可少,但大文豪苏东坡却显得格外冷静。他在

《东栏梨花》诗里写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

栏一株雪,人生看处几清明。他告诉我们,这美好的时光当然是令人

陶醉的,

文档评论(0)

136****8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