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全面掌握散文命题规律;实战中精准答题
中考散文阅读理解的出题角度与散文类型密切相关。以下结合散文的叙事、抒情、哲理、写景四大类,系统梳理高频考点及命题方向,并附典型例题与答题策略,帮助考生精准备考。
一、叙事散文:聚焦事件与人物
核心特点:以事件为载体,通过人物刻画反映社会生活。
出题角度:
1.?事件概括与线索梳理
-要求:概括主要事件(如“请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故事”)。
-线索分析:如《藤野先生》以“师生交往”和“爱国情感”双线交织,题目可能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题策略:关注标题、反复出现的词句及议论抒情句。
2.?人物形象与细节描写
-典型问法:“文中的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考点延伸:分析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如“第⑤段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如何体现她的心理变化?”)。
3.?主题深化与情感表达
-命题方向:通过事件揭示的人生哲理或情感(如“文章结尾‘父亲的背影像一座山’有何深刻含义?”)。
-答题模板:结合具体事件+点明情感/哲理(如“通过……事件,表达了……情感”)。
二、抒情散文:剖析情感与意境
核心特点:借景、物、事抒发主观情感,语言多含诗意。
出题角度:
1.?情感基调与抒情手法
-典型问法:“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
-手法识别:如《白杨礼赞》运用托物言志,题目可能问“作者为什么选择白杨树作为抒情载体?”。
-答题策略:抓住直接抒情句(如“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分析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
2.?语言赏析与修辞手法
-高频考点:比喻、拟人、排比的作用(如“‘月光像流水一样’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手法+内容+情感(如“运用比喻,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了……”)。
3.?意境营造与结构作用
-命题方向:分析景物描写的意境(如“第③段对荷塘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结构题:开头/结尾段的作用(如“文章以‘故乡的云’开头,有何作用?”)。
三、哲理散文:挖掘思想与逻辑
核心特点:通过议论、感悟揭示人生哲理,语言凝练深刻。
出题角度:
1.?哲理内涵与观点提炼
-典型问法:“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答题策略:寻找中心句(如开头、结尾的议论句),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2.?论证方法与逻辑结构
-考点延伸: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如“文章将‘竹’与‘花草’对比,有何用意?”)。
-答题模板:方法+内容+效果(如“运用对比,突出了……,强调了……观点”)。
3.?现实关联与个性化解读
-开放题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生如茶’的理解”。
-答题策略:观点明确+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如“文中……观点,让我联想到……经历,启示我们……”)。
四、写景散文:把握画面与手法
核心特点: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情景交融。
出题角度:
1.?景物特点与描写手法
-典型问法:“文中的江南雪景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手法分析: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动静结合(如“‘蝉噪林逾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
2.?情景交融与主题表达
-命题方向:分析景物描写如何体现情感(如“作者为何多次描写‘雨中的丁香’?”)。
-答题策略:景物特点+情感(如“通过描写……,表达了……心境”)。
3.?语言风格与艺术效果
-高频考点:赏析语言的生动性(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答题模板:用词(如叠词、动词)+修辞+意境(如“运用叠词,音韵和谐,描绘出……画面”)。
五、跨类型高频考点
1.?结构与线索
-线索类型:以物为线(如《背影》的“背影”)、以情为线(如《藤野先生》的“爱国情”)。
-命题方向:“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内容分析”。
2.?表现手法
-常见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如《白杨礼赞》的象征意义)。
-答题模板:手法+内容+主题(如“运用象征,以……象征……,深化了……主题”)。
3.?语言品味
-字词含义:结合语境解释(如“‘倔强’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词语妙用:分析动词、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如“‘扑’字用得好在哪里?”)。
六、最新题型趋势(2025年)
1.?非连续文本融合:如结合散文与图表、诗歌等材料出题(如“根据文中对‘竹’的描写,补充表格中的文化内涵”)。
2.?批判性思维:要求评价作者观点(如“你是否认同文中‘人生苦难是财富’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跨学科考点: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散文主题(如“《藤野先生》中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备考策略
1.?分类突破:针对不同类型散文,总结高频考点(如抒情散文重情感分析,哲理散文重观点提炼)。
2.?真题演练:通过真题熟悉题型,掌握“手法+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法律与生活》第六课易错点.docx
- 2025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新全国一卷模拟)及参考答案.docx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5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北京市平谷区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冯堤《天下澡雪长白山》阅读答案及解析.docx
-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高三模拟演练测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湖南省郴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穆青《雁翎队》阅读答案.docx
- 天津市2025年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