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孙中山“抛弃改良选择革命”的思想变革历程
孙中山自1885年立下“倾覆清廷,创建民国”的“大志”后,即将自己的主要
精力从事于革命。不过,从1885年立志到1895年创建兴中会的十年期间,孙
中山亦将很大的精力放在了争取自上而下的改良上。事实证明,在当时的中
国,改良之路是不可能救中国的,实践让孙中山决心“抛弃改良,选择革命”,
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伟大变革。
一、“借医术为入世之媒”
1883年11月到1886年秋,孙中山先后就读于香港拔萃书室、中央书院。
这个时期发生了多件重大事件,对孙中山触动很大。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
发,前后历时三年,其结局是在中国打了胜仗的情况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
接受了法国侵略者的条件,1885年4月在巴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协
定”;6月,又订立了屈辱的《中法新约》。这件事对孙中山刺激尤大。他后来
在《建国方略》中追述自己立志于革命之始,即是:“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
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乙酉”,即是1885年。
当时有两件事深深地打动了孙中山:中法战争之中,广东各地先后爆发了
群众的反法暴动;香港船坞工人拒绝修理法国军舰,码头工人不为法船装卸货
物,各行各业也因抗议港英政府镇压反法斗争而罢工罢市。孙中山发现中国人
民已经有了相当的觉悟。
中法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初次破产,同时也进一步暴露了清廷
的腐朽与无能,所以孙中山“秘密进行推翻满清之心愈加利害”了。孙中山不仅
是一个革命思想家,而且是一个革命实践者。他从1885年立志之日起,就开始
了革命的活动,“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
为了“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孙中山在中央书院肄业后,决定学医。1886年
秋,经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喜嘉利介绍,孙中山到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
就读;1887年9月,又转到香港雅丽氏医院附设的西医书院就读,从此开始了
为期五年的大学学习。这一时期,是孙中山思想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其对救
国之路的探索时期。
1/4
孙中山进西医书院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学习近代先进的科学
文化,来改造衰落古老的中国。他所钻研的范围,远远超过医学课程的要求。
凡有关国利民富的知识,他都潜心研究,还了大量中国古代典籍及西方政治、
经济、科技方面的著作。他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尤爱读《法国革命史》和达
尔文的《物种起源》。在这一时期,孙中山钻研了大量西方经济、政治著作,
醉心进化论,研究西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和各国政治制度,以从中找出
可以借鉴之处,进而运用已学到的西方经济政治理论、近代科技知识来寻找具
体改革的方法。
二、致郑藻如书
大学时代的孙中山虽然已有了一些革命的思想,但其中却带有一些改良主
义的印迹。
改良主义思潮在当时是盛极一时的思潮,孙中山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影响。与当时的某些先进人物一样,孙中山对清朝政府也抱有若干幻想,寄希
望于统治阶级上层某些人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还在西医书院读书时,就
将一定的精力用在了探求、试验并向统治者提出改良救国主张方面,并且走过
“求知当道,游说公卿”的改良主义道路。
1890年,孙中山写信给已退职的香山县籍洋务派官僚郑藻如,主张效法西
方国家,进行改良,提出“兴农会以倡革农桑业”、“立会设局以禁绝鸦片”和“兴
学会设学校以普及教育”三点具体意见。郑藻如是李鸿章手下的重要官吏,曾任
直隶津海关道,经办外交、税务、海防事宜,并兼任北洋海防翼长,协助李鸿
章筹建北洋海军、筹办电报总局等,又出使美国兼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
鲁三国大臣,是洋务派中的知名人物。1886年他因病告休,居乡养老。他在乡
间也曾倡行过一些改良措施。孙中山给他写信,在提出三点建议后,认为:“之
斯三者,有关于天下国家甚大,倘能举而行之,必有邑起而效者。将见一倡百
和,利于此兴,害以此除,而人才亦以此辈出,未始非吾邑之大幸,而吾国之
大幸也。”
孙中山致书郑藻如所提出的主张,幻想依靠如郑藻如这种退职官僚来实
现,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却表现出青年孙中山的爱国热忱和改造社会的抱负。
孙中山试图以减少革命对社会的破坏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是孙中山在改
2/4
造中国这一总目标下尝试过的几种手段之一,是最后坚定必以革命手段才能振
兴中国的必要探索过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