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988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都督、迟延、幔子、弓弩手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智慧人物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草船借箭的经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
领悟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深入理解神机妙算的含义。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字词、背景知识和文章结构,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疑惑。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精彩片段。
2.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精彩片段讲的是哪个故事呀?(学生回答:草船借箭)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大家想不想知道诸葛亮是怎样用草船借到箭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都督、迟延、幔子、弓弩手、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如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反义词等。
对于都督丞相等词语,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4.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主要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依次写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学习起因部分(第1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周瑜为什么要叫诸葛亮造箭?他是怎样为难诸葛亮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妒忌限期等关键词,体会周瑜的险恶用心。
出示句子: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引导学生分析挺字的表达效果,感受周瑜妒忌心理的强烈。
2.学习经过部分(第39自然段)
默读第39自然段,思考:诸葛亮是怎样准备借箭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分析诸葛亮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出示句子:诸葛亮说:只要三天。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和敢于承担责任。
出示句子: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通过吩咐下令等动作描写,感受诸葛亮的指挥若定。
探讨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诸葛亮对天文、地理知识的了解,对曹操性格的把握,以及巧妙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诸葛亮算准了大雾天,知道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会射箭,这体现了他对天文气象的精通;他选择靠近曹军水寨的地方受箭,便于曹军射箭,且船的一侧受箭后再掉头,能使船两面受箭,增加受箭量,这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巧妙布局。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填写表格,梳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因素|具体表现|
|||
|天文知识|算准大雾天|
|地理知识|选择靠近曹军水寨的地方|
|对曹操性格的了解|知道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会射箭|
|巧妙的安排|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擂鼓呐喊|
3.学习结果部分(第1012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1012自然段,思考:草船借箭的结果如何?周瑜有什么反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十万多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