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过秦论创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准确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清晰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深入分析秦王朝兴衰的原因,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历史资料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从秦王朝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写作特色。
探究秦亡的原因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入理解秦亡的原因,并能联系现实思考其借鉴意义。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理解文意。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深入解读文本。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秦王朝统一六国及秦末农民起义的视频片段,展示秦王朝从兴盛到灭亡的历史画面。
2.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秦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它曾经统一六国,威震四海,却又迅速灭亡。那么,强大的秦朝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走向覆灭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谊的《过秦论》,探寻其中的答案。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贾谊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他年少多才,十八岁时就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二十多岁被汉文帝征召,任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他主张改革政治,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曾多次上书,批评时政,其政论文章气势磅礴,雄辩有力,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介绍文章写作背景
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的社会大动荡之后,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汉文帝迫切需要总结秦王朝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贾谊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一现实而写,目的是借古讽今,告诫西汉统治者要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仁政,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初步感受文章的气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理解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重点关注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语气是否符合文意。
4.全班齐读课文
读出气势,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四)文言知识梳理(15分钟)
1.学生自主梳理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实词如制亡固遗等,虚词如之而以于等,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2.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
提问个别学生,解释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翻译特殊句式的句子。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
制:掌握、控制。例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亡:逃跑、丢失、灭亡。如追亡逐北(逃跑的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灭亡)。
固:坚固、险固(地势)、巩固、本来。固若金汤(坚固),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之: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等。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
而:表并列、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等。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择师而教之(表承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
以:凭借、用、把、因为等。以十倍之地(凭借),秦以区区之地(凭借),以攻山西之秦(用),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把),洎牧以谗诛(因为)。
于:在、比、对于等。余威震于殊俗(在),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特殊句式:
判断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仁义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职班主任育人故事.docx VIP
- 四年级劳动教育素养模拟监测题.docx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VIP
-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伦理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docx VIP
- 2025邯郸武安市选聘农村党务(村务)工作者180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排水设施保护方案 2.doc VIP
- 企业架构数字化转型规划.pptx VIP
- 中国通信运营商AI+DevOps实践报告(2024).docx VIP
- 中职班主任_班级管理案例分析.doc VIP
- 2020年度《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研究报告》-戴德梁行-202106.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