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热电联产新建工程(一期)项目440t-h锅炉烟气脱硫系统施工图设计说明(工艺部分).doc

热电联产新建工程(一期)项目440t-h锅炉烟气脱硫系统施工图设计说明(工艺部分).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热电联产新建工程(一期)项目

440t/h锅炉烟气脱硫系统

施工图设计

工艺部分

施工图总说明和图纸目录

目录

TOC\o1-3\h\z1概述 1

1.1脱硫工程概况 1

1.2设计依据 2

1.3设计范围 3

1.4本专业设计的主要原则 4

1.5主要设计基本数据和简要的设计过程 4

2施工运行注意事项 11

3施工图卷册目录 14

热电联产新建工程(一期)项目

440t/h锅炉烟气脱硫系统施工图总说明和图纸目录

PAGE6

1概述

1.1脱硫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为热电联产新建工程用2×44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本工程按一期1#、2#炉,锅炉一用一备,吸收塔为一炉两塔的配置原则进行脱硫系统设计。

本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多级喷淋脱硫塔)工艺、一炉两塔脱硫装置,但公用系统(石膏脱水处理和事故浆液系统,供电系统和DCS控制系统等)按2炉统一考虑。在设计煤种、锅炉最大工况(BMCR)、处理100%烟气量条件下脱硫装置脱硫率不小于98.8%。

本工程采用脱硫岛EPC建设模式,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承担热电联产新建工程(一期)项目440t/h锅炉烟气脱硫系统烟气脱硫岛及公用系统的整体设计、设备供货、施工、安装、调试等全过程相关的工作。

1.1.1厂址概述

热电联产项目新建工程为供热自备电厂项目。厂址地处。位于。

白涛街道位于涪陵区东南部,距涪陵城20公里,距离重庆市120公里。是涪陵区唯一的三峡移民异地搬迁集镇和涪陵区重点建设的四个中心城镇、重庆市重点建设的45个中心镇、103个经济强镇之一。乌江黄金水道、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横贯全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脱硫吸收塔区域、脱水楼区域室内地坪0.00m绝对标高为305.0m(黄海高程),石灰石制浆区域室内地坪0.00m绝对标高为301.7m(黄海高程)。

1.1.2气候条件

(1)气候概况

本项目处在重庆市涪陵区内,涪陵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特点为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

(2)气象站代表性分析

距本工程地点最近的气象站涪陵区气象站,位于厂址西北面直线距离约20km。该气象站处在乌江与长江交汇处,观测场标高273.5m。根据相关资料,气象站和厂址在涪陵区内的气候分区上均属沿江河谷丘陵区,且地理位置相距不远,海拔标高相近,除了风向频率受局部地形影响差异较大外,涪陵区气象站对厂址的气象条件有一定的代表性。该站有自1952年建站以来的观测资料,属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资料准确,观测系列长,可以满足厂址的常规气象设计条件要求,是本工程气象分析计算的主要参证站。

(3)常规气象条件的统计计算

根据涪陵气象站多年的实测气象统计计算,各种常规气象数据见表1.1-1:

表1.1-1涪陵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统计表

极端最高气温(℃)

42.2(1972.08.26)

极端最低气温(℃)

-2.2(1975.12.15)

最大风速(m/s)

17(1966)

平均水汽压(hpa)

17.6

最大水汽压(hpa)

37.8(1972.07.05)

最小水汽压(hpa)

2.6(1966.12.27)

最大年降雨量(mm)

1363.4(1973)

最小年降雨量(mm)

800.5(1955)

一日最大降水量(mm)

127.6(1986.05.30)

最大积雪深度(cm)

4(1977.01.29)

最大蒸发量(mm)

1459.5(1959)

最小蒸发量(mm)

908.5(1965)

平均雨日数

150.1

最多雨日数

179(1954)

平均大风日数

3.5

最多大风日数

10(1966)

平均雾日数

50.1

最多雾日数

53(1980)

最多积雪日数

3(1976-1977)

平均雷暴日数

44.3

最多雷暴日数

63(1961)

1.1.3地质条件

厂址场地行政区划属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油坊村6组,在构造上厂址区属悦来场向斜北西翼南端,地貌形态属构造溶蚀地形之溶丘谷地低山地貌。厂址区地形总体上表现为低山槽谷,槽谷走向为西南,北东高、西南低,槽谷西、北、东三面均为宽缓的低山,低山斜坡坡度为20°~30°,槽谷中部为两座浑圆的丘包,丘包又将槽谷分成两条,其中东南侧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