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外渗案例、冷敷与热敷处理方法不同、特殊药物外渗处理、局部外敷方式、一般处理及紧急处理要点.docVIP

临床药物外渗案例、冷敷与热敷处理方法不同、特殊药物外渗处理、局部外敷方式、一般处理及紧急处理要点.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药物外渗案例、冷敷与热敷处理方法不同、特殊药物外渗处理、局部外敷方式、一般处理及紧急处理要点

无论一代又一代的老师前辈们怎样苦口婆心地教授,如何感同身受地提醒,药物外渗却总难杜绝。

案例

患者,88岁老年男性,近几年生活无法自理,听力减退,不能正常交流,后期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进入临终状态,全身外周表浅静脉早已“伤痕累累”,血管条件很差,可家属认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患者治疗意义不大,坚持使用传统穿刺方法。住院过程中患者出现酸碱失衡需要静脉使用碳酸氢钠。

这可给小护们出了个大大的难题!硬着头皮,找!大家齐上阵找血管,终于勉强在足背部留置了外周静脉留置针。最终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输注过程中出现了药物外渗,导致足踝部皮肤坏死,如下图所示。又一次”血”的教训!

冷敷热敷

药物性质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血管收缩药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对于高渗液渗漏:首先是采取用利多卡因2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7mL进行局部封闭,每天1次,共3~5天。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

注意:

1、高渗液的外渗是不能够用硫酸镁和酒精的。硫酸镁和95%的酒精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渗,对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

2、高渗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如超过24h不可热敷,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

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可用5mg酚妥拉明加生理盐水20mL局部封闭,或用10mg山莨菪碱加生理盐水1mL配成0.5%的稀释液湿敷。

2、去甲肾上腺素:同多巴胺的处理方法,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3、刺激性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七叶皂甙,可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3~4次/d(硫酸镁只能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或0.5%的利多卡因封闭。

4、氯化钾:可用1%普鲁卡因做局部封闭,50%的硫酸镁湿敷。

5、20%甘露醇外渗:可用25%的硫酸镁湿敷24~48小时使肿胀消退。

6、静脉炎:水胶体透明贴、金黄散加蜂蜜、新鲜土豆片、白萝卜片外敷等,效果不错。

局部外敷方式

根据化疗药选用

(一)冷敷

蒽环类抗肿瘤药、紫杉醇、氮芥等化疗药渗漏早期(24h内),局部首选冰敷,可减少渗出药物的吸收,灭活某些药物的局部破坏作用。同时,冰敷可减轻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

(二)热敷

对于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等药物在发生外渗后的24~48h内每天至少4次热敷,每次15~30min。局部加热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药物分布和吸收,有助于药物在损伤部位的扩散,通常用于非DNA结合型药物外渗。

(三)湿敷

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吡喃阿霉素、阿克拉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足叶乙甙外渗后(24h)可选用50%硫酸镁湿敷,以促进液体吸收。

输液外渗的一般处理

万一在临床上遇到药物外渗怎么办?如何处理?不用慌张,把处理巧记心。

药物外渗处理原则:湿(热)敷促进药物吸收入血管,灭活外渗药物活性,局部使用拮抗剂

紧急处理方法:停止药物输入;接空注射器边回抽边拔针;评估外渗药物性质、渗出量、面积,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远端血运等并做相应的处理;上报不良事件。

常见药物外渗紧急处理三部曲

1、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阳离子药物

如:碳酸氢钠、甘露醇、50%葡萄糖、10%葡萄糖酸钙等

第一步:边回抽边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

第二步:1%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5ml局部封闭

第三步:50%硫酸镁湿敷至肿胀消退,每次30分钟,每天3-4次

原理:硫酸镁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强血液流通的作用

2、脂肪乳

第一步:边回抽边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

文档评论(0)

医学资料+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