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决胜新高考·四川名优校联盟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校名称、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
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长江是一个横跨万里江山、纵贯千年文脉的文化共同体,它缔造了无数的江山胜景
和人文古迹,历经千年传承而生机勃勃。作为“母亲河”的原型,长江不仅以雄浑壮
阔、海纳百川的气势造就了两岸璀璨的自然江景,以灌溉之利、舟楫之便滋养了大半个
中国,而且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象塑造了诗意长江和长江审美文化。一方
面,流动的江水景观“为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更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比喻”,很容易“被
挪用为民族活力的象征”,使国家的历史“流动”、民族的命运与中华美学精神融为一
体,“象征性地提高了所描绘河流的国家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人文景观,长江是以
审美的方式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情感经验之中的。几千年来,滔滔江水、孤帆
远影、江天一色,长江的雄伟与壮丽激发了无数文人士子的灵感,造就了诡谲奇幻的艺
术想象力、天人合一的审美趣味和托物言志的比兴方式。无论是在诗词曲赋、书画乐舞
中,还是在民俗仪式、园林景观、影视画面中,长江都以横亘千古、生生不息、气象万
千的审美意象,彰显了艺术家对存在之命运的沉思,让长江文化闪烁着诗意的光辉。
诗意长江的孕育发展是自然长江不断被诗化、美化为人文长江的过程。长江的地形
地貌、水系特征及其自然风景,与文人的审美趣味及其诗意想象是相契合的。长江古称
“江”“大江”,不仅因为江面宽阔,江河浩渺,而且因为滚滚江水浩浩荡荡、气势雄
伟、生生不息、气象万千。长江的自然风景激发了艺术家的诗情画意和千古忧思,使长
江成为艺术家的审美对象和精神寄托。崇尚隐逸、超脱的文人士子们,借长江来感叹人
生、冥思宇宙,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一种“诗性的智慧”,“只凭一种完全肉体
方面的想象力”来创造可能、未知的世界,并信以为真。这种感知和创造世界的方式是
肉身化、比拟式的,它“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巨大的躯体,能感到情欲和恩爱”。这
种方式不可避免地产生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让世界成
为孕育生命、吟咏性情、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
(摘自周计武《论长江审美文化的诗意之境》,有删改)
决胜新高考·四川名优校联盟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材料二:
在西方文化体系中,观看风景或创作景观文本的人是主体,而自然风景则是客体。后者是前者
目光捕捉的对象。中国古典画家和诗人从不会将风景仅仅看成“身外之物”的客体,而是利用审美
感兴将自己“沉浸”到目力所及的风景世界里,进而将这一世界“化”到自己的内心,形成所谓艺
术“心印”。长江“奔流之美”的意义就此被形塑,其中包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时空体验、历史感和
宇宙观。
首先,从时空维度来看,“大江奔流”的自然景观象征着空间转换和时间的流逝。特别是在长
江上游(比如三峡地区),高速奔流的江水、怪石嶙峋的江岸给人以尖锐而猛烈的视觉刺激。“大江
奔流”的审美意象首先建构的是一种充满能动性的生命意识——个体生命在时间中流动,在空间中
位移。比如,在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中,一个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主体穿梭在白帝城、江陵、江
水、江岸以及声声猿鸣之中,长江作为一种审美媒介把个人与快速流转的空间、时间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进而表达出一种蓬勃的生命能量。而一路奔流到远方的长江,在杜甫眼中却是“天高云去
尽,江迥月来迟”,对应主体自身的则是一种生命意义的感慨——“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
从这个意义上说,“奔流之美”建构了华夏文明强健的生命观。
其次,从历史维度来看,长江流域不仅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转速耦合混合动力汽车行星减速装置可靠性优化设计与分析.docx VIP
- 2025四川农商银行社会招聘80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江西省鹰潭信江新区公开招聘村(社区)工作者12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docx VIP
- 工程质量创优策划书(中建八局).docx
- YN803D系列多功能数字仪表.doc.docx VIP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报告(28页).pptx
- 工程质量管理考核制度.doc
- 直播电商运营(初级)营销师巨量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2年研究生类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模拟题10.pdf VIP
- 学校围墙改造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