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心脏骤停后的血压管理目标血压平均动脉压(MAP)≥65mmHg是基本目标个体化目标应考虑患者基线血压心脏骤停前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更高MAP脑损伤患者可能需要更高MAP(70-80mmHg)必须避免低血压,每分钟低血压持续时间都与不良预后相关常用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首选血管升压药多巴胺:心率偏慢且血压不高时考虑肾上腺素:严重低血压多巴酚丁胺:心功能不全伴低血压血管紧张素II:难治性休克硝普钠/硝酸甘油:控制高血压监测方法动脉导管为首选监测方式连续测量提供实时数据方便采集动脉血样本非侵入性袖带测量可作为替代考虑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Swan-Ganz)结合临床表现评估组织灌注(乳酸、尿量)心脏骤停后的血糖管理目标血糖范围心脏骤停后血糖控制的最佳目标范围为7.8-10mmol/L(140-180mg/dL)。过度严格的血糖控制(6.1mmol/L或110mg/dL)增加低血糖风险,而未控制的高血糖(10mmol/L或180mg/dL)与不良神经功能预后相关。胰岛素使用当血糖10mmol/L(180mg/dL)持续存在时,应启动静脉胰岛素治疗。使用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如胰岛素滴注协议,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输注速率。避免胰岛素剂量的剧烈波动,预防反弹性高血糖或低血糖。监测频率开始胰岛素治疗后,每1-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直至稳定。稳定后可延长至每4小时监测。目标体温管理期间需更频繁监测,因为低温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水平。避免使用持续血糖监测系统,其在重症患者中准确性受限。心脏骤停后高血糖非常常见,是应激反应的一部分,与儿茶酚胺释放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研究表明,复苏后持续的高血糖与增加的死亡率和不良神经功能预后显著相关,但过度激进的血糖控制也会带来低血糖风险,导致不良后果。心脏骤停后的神经功能评估评估时机ROSC后24小时内:初步评估基线神经状态,主要依靠临床检查24-72小时:关键的神经预后评估窗口期,结合多模态评估方法72小时后:更可靠的神经预后判断时期,特别是经过目标体温管理的患者评估方法临床神经检查:瞳孔反应、角膜反射、前庭-眼反射、运动反应、肌腱反射、病理反射电生理学检查: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评估脑水肿、弥散加权像评估缺血性损伤生物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神经丝轻链蛋白预后判断良好预后指标:早期瞳孔光反射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早期意识恢复、正常脑电图背景活动不良预后指标:72小时后持续昏迷、双侧瞳孔无反应、肌阵挛状态、爆发-抑制型脑电图、双侧N20波SSEP消失、NSE60μg/L、弥漫性大脑水肿不确定预后:单一不良预测因素存在、轻度异常、检查结果不一致、检查时机过早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症状识别迅速识别心肌梗死典型症状:持续性胸痛(20分钟)、压迫感或紧缩感,可向颌部、左臂或上背部放射;伴随症状可包括出汗、恶心、呼吸困难。注意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现为非典型症状。使用心电图检查(理想情况下发病后10分钟内完成)识别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初步处理立即给予氧气(如氧饱和度90%);给予阿司匹林(咀嚼片300mg)和第二种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考虑静脉吗啡或吗啡类药物缓解疼痛和焦虑;使用硝酸甘油(舌下或喷雾)缓解缺血症状,但注意血压监测;根据症状和体征考虑静脉利尿剂或硝普钠;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持续心电监护。转运注意事项确定最近的具备冠脉介入治疗能力的医院;预先通知接收医院,激活导管室团队;转运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和生命体征监测;准备除颤器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致命性心律失常;避免不必要的延误,尤其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记录症状发作时间、用药情况和患者基本病史;确保转运人员具备高级心脏生命支持能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基石。阿司匹林(初始剂量300mg咀嚼片,维持剂量75-100mg/日)应立即给予所有疑似ACS患者。P2Y12受体抑制剂作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第二种药物,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其选择取决于出血风险和再灌注策略。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可用于高血栓负荷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凝药物用于抑制凝血级联反应。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常用于早期治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比伐卢定在接受PCI的患者中可降低出血风险。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80mg)应尽早给予,不仅降低胆固醇,还具有抗炎和稳定斑块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