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王充闾《回头几度风花》阅读答案
回头几度风花
①这是一个落红成阵的傍晚。堤畔的杏林花事已经过了芳时,曾经“春意闹”的枝头,眼看着稀稀落落,只剩几缕残香;绯桃片片花飞,在淡淡的轻风中,划出美丽的弧线,飘飞在行人的眼前,漫洒在绿幽幽的草坪上,坠落到清波荡漾的河渠里。
②面对这种残红万点的景色已经不知多少次了。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到外祖父家去,时光不比现在晚多少,我却已经换了单衫,是月白色的土布做的。院墙外是一片桃园,空中没有一丝风,穿过花径时,缤纷的花瓣飘落在布衫上,乍一看,像是绣上去的细碎花朵。妈妈在前面几次催我快走。我说,走不得,往外一走,我的绣花衫就又变成白布了。最后,索性站在桃林深处,一动不动,享受着大自然美的赐予。没过几天,那里便繁英落尽、绿叶蒙茸了,但“少年不识愁滋味”,当时暗诵着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荫”的诗句,只觉大野芳菲幻化无穷,一时竟抑制不住心头的兴奋,实在不能理解古时文人骚客对着绿暗红稀的茫茫愁绪究竟所为何来。
③有人说,花朵是沟通大自然与人的心灵的语言。借助花朵的昭示,人们能够体察天地造化中的灵性,感知自己灵海的波澜、心旌的摇荡。也许真是这样,但我体会不深。只是在如今年岁老大之后,面对残红委地、落英缤纷,才有些“春归如过翼”“流年暗中偷换”的怅惋。
④这方面,最佩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感受力的敏锐与表现力的高超。她在一首调寄《清平乐》的词里,通过在梅花面前的表现,刻画出自己青少年、中年、晚年心态的变化。“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当时她在汴京,正处于待字闺中和新婚燕尔的花季,每当雪飘飞絮、梅吐清芬时,总要含着盈盈笑意,如醉如痴地把那独占春先的梅朵插上青丝秀发。待到哀乐杂陈的中年,她这个情感极为丰富的才女,由于远离丈夫,又无亲生子嗣,变得郁郁寡欢,了无意绪,“接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下片写她在汴京沦陷、丈夫病逝之后的晚年心境:“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在这里,人与花的命运相互照应,花犹如此,人何以堪!“看取晚来风势”,正是词人审视自己晚年颠沛流离处境和国亡家破形势的象征性表达。
⑤大约过了七十年,南宋另一位著名词人蒋捷写了一首《虞美人》。除了以听雨为线索与李清照以梅花为线索略有差异外,在谋篇布局、意蕴提摄方面如出一辙,都是上片写青壮年,下片写晚年,同是通过一种眼前的意象刻画出曲折的人生经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写尽了少年时代恣情游冶、无忧无虑的放浪。“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与少年时代恰成鲜明对比。下片写老年遭遇和心境:“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老去本多孤寂,又兼息影僧庐,羁人夜雨,何等凄清愁苦;“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生悲喜无常,离合难定,哪有心绪听那通宵不止的雨声,索性由它去罢。但说是不听,实际上心思并没有真正放下,甚至是牵肠挂肚,彻夜不眠。若不然,怎知雨声“点滴到天明”?全词象征性地描绘出国事蜩螗、生涯愁苦、萦萦难以去怀的故园心眼,语似解脱,实际沉痛至极。
⑥说来说去,都没有离开时空盈缩、物我交合这一万古常青的终极性的话题。要之,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人们心目中的宇宙似乎在不断地向外扩张,而从个体生命的角度看,人生的风景却在这种扩张中相对地回缩、收敛。曾经喧啸灵海的汐潮,在时序的迁流中,已波澜不兴了;许多生活的图像,在心灵的长期浸染下,也变得斑驳不清,成了前尘梦影。
⑦岁月无情,它每时每刻都在销蚀着生命,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记忆力的对抗。往事总要竭力挣脱流光的裹挟,让自己沉淀下来,留存些许痕迹,使已逝的云烟在现实的屏幕上重现婆娑的光影。而所谓解读生命真实,描绘人生风景,就是要捕捉这些光影,设法将淹没于岁月烟尘中的般般情事勾勒下来。
⑧回忆是缠绵在中老年人身上的一种痼疾,它常常是对遥远童心的痴情呼唤,对昔日芳华的斜阳系缆,也是对眼前衰颓老病的无可奈何的调适与抚慰。但是,回首前尘,在感受几丝甜美、几许温馨的同时,难免会带上淡淡的流连,悠悠的怅惋。而且,由于想象中的完美终究代替不了实际上近乎无情的变换,所以,回忆常常带有感伤的味道,“于我心有戚戚焉”。
⑨当然,回忆终究是有价值和必要的,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可以通过平静而真切的回忆,解读多彩多姿的生命流程,揭示事物的本相,汲取宝贵的人生经验。不过,事情常常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凡是追忆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夹杂着本人的重新诠释,所以,捕捉光影也好,勾勒情怀也好,充其量只是粗略的素描,或是带主观色彩的感悟,而绝非摄影机下的照相,或记录三维空间整体信息的全息影片。
⑩而且,就算是原原本本的摄像或者全息影片,又怎么样?年光已经飞鸟般飘逝了,留下的只是一个个空巢,挂在那里任由后人指认、评说。有人说得更为形象:照片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