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8篇 .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8篇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

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

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

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

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

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

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

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

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

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

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

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

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

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

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

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

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

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

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

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篇2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中

华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荡荡,滋养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浸染着的是中华

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

是历经千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我们刚刚过了一个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在这

个日子里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

缅怀英杰。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清明节的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

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

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篇3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

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

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

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

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发生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

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

文档评论(0)

wyg1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