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下学期高一语文限时训练9.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下学期高一语文限时训练(9)

班级姓名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及孝公死,国人怨商君,至于车裂之。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谋之本也。

……

郦生说汉王曰:“方今燕、赵已复,唯齐未下。今田横据千里之齐,田间据二十万之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民多变诈,陛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奉明诏说齐王,令称东藩。”于是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所归,则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曰:“归汉。”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杰贤才,皆乐为其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横以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足下受诏击齐何故止将三军之众不如一坚儒之功。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郦生为田横所害。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足下受诏A击B齐C何故D止E将F三军之众G不如一坚H儒之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中是根本的意思,与《大学之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的“本”词义相同。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台阶。“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后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C.三秦,政治概念,是现在陕西省的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等三个区域范围的政权统称。

D.敏,文中指的是聪慧、聪敏,与《论语》“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序》中提到齐桓公帮助被灭亡之国延续宗祀而称霸,秦朝和项羽因残暴无道而灭亡,汉高祖广施仁德而称帝。

B.《新序》中提到郦生向汉王献策,他认为以汉王的兵力短期也很难把齐国攻下,还不如游说齐成为汉的东方属国。

C.《新序》中提到田横认同汉王的话,于是他听从了郦生的建议,撤除了历城的守备兵,天天和郦生一起纵情饮酒。

D.颜渊问“仁”,孔子认为要做到克己复礼才可达到“仁”的境界,强调要做到“仁”必须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4分)

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4分)

两则材料都在谈论“仁”,但论述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④,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④的的:鲜明的样子。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尾联写两人原本同来宣州任职,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到京城,诗人表明自己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

16.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理解性默写(共6分)

17.根据题目内容,补写下列诗句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他说他的志向是:“_________

文档评论(0)

风的絮语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