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2
单元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2·山东省潍坊市期末考试]有学者指出: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并构成了……通向重振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一现象发生在()
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
2.[2022·河南省期末联考]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的强化,士族子弟“造次必以礼”“动依礼典”“动循礼度”“恒以礼法自处”,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儒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冲击
B.儒学是当时选官的主要依据
C.士族客观推动了儒学的传承
D.阶层固化不利于人才的流动
3.[2022·河北省张家口张垣联盟考试]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的居住地,因此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民族冲突的结果是民族交融,而民族交融又以各少数民族汉化为主流。这种主流的出现前提是()
A.国家统一的实现B.君主专制的加强
C.边疆经济的发展D.汉文化的先进性
4.[2022·福建省龙岩市期末考试]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教,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两晋政权更迭且政体相对混乱
B.王氏兄弟已有谋反之心
C.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且影响巨大
D.皇帝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5.[2022·广东省汕尾市期末考试]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渡过长江南下,持续了约两百年。此次北方人民大规模南迁()
A.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B.加剧了南北文化差异
C.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D.形成了南方军事优势
6.[2022·广东省珠海市期末考试]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7.[2022·安徽省芜湖市期末考试]大运河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唐朝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由此可知大运河()
A.造成了东南藩镇割据
B.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促进了中外经贸往来
8.[2022·福建省龙岩市期末考试]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由此可知唐太宗()
A.以农为本,重视发展生产
B.戒奢从简,减轻赋税
C.以民为本,成就称霸伟业
D.以民为本,建章立制
9.[2022·安徽省滁州市期末考试]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
A.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
B.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
C.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
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10.[2022·湖北省麻城市期中考试]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则材料说的是()
A.宦官和朋党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1.[2022·山西省临汾市期中考试]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12.[2022·山东省烟台市期末考试]科举制同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这表明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素质B.实现了社会公平
C.推动了教育发展D.有利于中央集权
13.[2022·山西省怀仁市期中考试]下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图,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A.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扩大了中书省的封驳权
D.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14.[2022·浙江省宁波市期末考试]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杨炎变为两税,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虽租、庸、调之名浑然不见,其实并庸、调而入于租也。……后世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