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教材)湘美七下5.1
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体,每一个汉字就像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上路踏上领略汉字书法神奇与美丽的旅途,体会书法的点画之美。
横画捺画竖画勾画书法中的点画,泛指书法作品中的笔画线条。狭义的点画,是指隶书产生后才出现的隶书、楷书、行楷中的一笔一画。?
你能说说竖勾的粗细变化吗?粗粗细细
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重轻重慢慢快你能归纳长撇的轻重变化和快慢变化吗?
韵律节奏笔画的变化分析形态变化轻重变化速度变化粗细粗重轻重慢快慢
无论何种书体,它的点画线条都具有韵律节奏力度厚度能传达神情意趣它与绘画中线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依附于任何自然之形,而有着独立的艺术生命和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
汉字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篆书
(一)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粗细不一、浑厚粗重。
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二)金文
篆书线条用笔单纯齐一,藏锋逆人,圆起圆收,转角处都呈弧形,匀细而劲挺,婉转而流畅,笔势多下垂。不同弧度,不同长短的曲线与直线巧妙组合,使它更具美感。峄山碑(局部)秦代李斯形象质朴圆匀劲挺(三)小篆
禁及弧度变化,长短不一的曲线对比向下垂引藏头护尾粗细均匀(三)小篆
劲挺圆融而“状如曲铁”温婉圆润而似玉箸,故有“铁线篆”和“玉箸篆”之称。青玉箸(玉器)(三)小篆用铁丝扭成的小篆
曹全碑左右开张波挑起伏(四)隶书
隶书的纵向笔画一般较短,横向笔画多朝左右伸展各征孝隶书的点画特点有哪些?体式横扁有翩翩飞扬之势(四)隶书
蚕头雁尾(四)隶书
一波三折波浪形曲线它富有装饰意味,是一种波状的、?更具表现力的曲线。这种丰美多姿的点画,构成了一个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四)隶书
和篆书相比,隶书有什么变化?
提按用笔产生粗细变化变连为断、改转为折隶书以波势著称。和篆书相比,隶书的字形较为横扁,左右舒展,线条在小篆的基础上变连为断、化弧为直、改转为折,产生了点、横、竖、撇、捺、钩等基本笔画。点画有肥瘦的变化、用笔有轻重提按的不同,起止处有藏锋露锋的区别,笔画更具变化。笔画粗细均匀
字体笔画书写方法
活动1、标出下列篆、隶书的转折提按处,并临写例字。2、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的变化。
王羲之《上虞帖》如烟云缭绕,若断还连。(五)草书
如流泉飞瀑,纵逸奔放。怀素《自叙帖》局部(五)草书
草书的点画以曲线为主,多呈不规则状。圆转多于方折,意趣多于法度。线条的走势随字形盘曲勾连,不断改变运行方向,忽引忽驻,或藏或露,乍徐乍疾,时连时断,意态纵横,变幻莫测。《自叙帖》局部怀素唐代(五)草书
浓转断枯折露锋藏锋提按连浓枯转折断连藏锋露锋
“书”字(上)、“画”字(下)取自明代王铎《草书册》将下图中笔锋的藏露、提按、转折、连断,墨色的浓淡、枯湿,一一对应标出来。思考练习
苏轼小楷局部《养生论》柳公权局部《玄秘塔碑》横平竖直、方整妍美,虽直线居多但直中见曲,藏露结合却以藏锋为主。精严整饬仪态万方楷书的点画法度森严、一笔不苟、精致多变,具有装饰性。且形态更为完备和独立。(六)楷书
露锋圆方藏锋圆垂露悬针“律”?字两撇长短、轻重、角度都不一样。两竖长短、起笔、收笔也不同,五横长短、轻重、提按、收笔各异。“律”字取自《玄秘塔碑》(六)楷书
平捺如生蛇渡水,抬头平尾,生动自然。(六)楷书
竖弯钩如浮鹅戏水,昂头翘尾,生机盎然。《玄秘塔碑》(局部)唐代柳公权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六)楷书
撇如象牙,坚挺锋利。(六)楷书
斜点如鸟之翻然侧下,取其斜势。横如千里云阵,笔势舒展开阔。提按变化丰富,对比强烈,形成了横轻竖重、撇轻捺重等规律,用笔技法也更为丰富。(六)楷书
“永字八法”体现了古代书法家对动势和生命感的追求。啄磔[zhé]弩[nǔ]勒策掠趯[tì]侧说出书法中的各种笔画名称
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王羲之(晋)《祭侄文稿》颜真卿(唐)《黄州寒食帖》苏轼(宋)(七)行书
灵动流畅?行云流水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寒食帖》(局部)苏轼(宋)“行”,是“行走”之意,因此行书不像草书般奔放,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它的笔画连带流畅、变化丰富,行笔有如行云流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实用性和艺术性都很高。(七)行书
尝试临摹不同的书体,体悟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