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PAGE
1-
2025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堂上,老师用一幅描绘草原风光的美丽画卷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那广袤无垠的绿色,那悠悠白云下的蒙古包,那奔腾的骏马,还有那欢快的牧歌,都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那片神奇的土地。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草原美景的课文——《草原》。”同学们听了,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2)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草原的视频。视频中,那片绿色的海洋在阳光下波光粼粼,那片片白云在蓝天中自由飘荡,那群群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那座座蒙古包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温馨。同学们被这美丽的画面深深吸引,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3)接着,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课文作者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他的这篇《草原》更是描绘了一幅草原风光的壮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期待着接下来的学习。
2.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草原》,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老舍先生创作的。老舍先生生于1899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作品以描绘北京市民生活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无论是胡同里的生活,还是北京的四季景色,都显得格外生动。
(2)老舍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京味儿文学”的代表人物。在《草原》这篇课文中,老舍先生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壮美风光,表现了草原人民豪放、热情的性格特点。这篇作品不仅展示了草原的自然景观,更深刻地反映了草原文化的魅力。
(3)《草原》这篇课文创作于1950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时期。老舍先生在创作这篇课文时,深受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他将草原的自然风光与草原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草原文化的赞美。这篇课文成为了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关系和草原人民生活的佳作,至今仍广受读者喜爱。
3.3.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1)在正式学习《草原》这篇课文之前,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课文内容。大家通过阅读课文,对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课文中描绘的辽阔无垠的绿色草原、奔腾的骏马、悠扬的牧歌,以及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预习过程中,同学们还注意到了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通过查阅字典等方式加以理解。
(2)通过预习,同学们对课文的结构和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分别从草原的自然风光、草原人民的生活习俗以及作者与草原人民的交往等方面展开。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了标注,并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了思考和讨论。这样的预习过程让同学们对课文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3)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还注意到了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如“那片绿色的海洋”、“草原上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等,这些语句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同学们还发现,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和人物情感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课文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这样的预习让同学们在正式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者的表达艺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理解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在正式学习《草原》这篇课文之前,老师首先引导同学们理解课题。同学们通过观察课题,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草原的。老师解释说,“草原”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代表着广袤的自然风光,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欣赏草原的自然美景,还要了解草原文化的内涵。
(2)明确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是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生活;二是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三是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老师强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能够对草原有更深的认识,对大自然有更多的敬畏之心。
(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老师提出了具体的学习步骤。首先,同学们要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描绘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的情感;其次,要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最后,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老师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2.2.朗读课文,感受草原之美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规模化种猪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南.docx VIP
- 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十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ppt VIP
- 预制混凝土方桩__高清版20G361(最新版本).docx
- 2021西师版四下第八单元第1课时:平均数课件(精品课件在线).ppt
- 交管12123驾照学法减分题库500题含答案(学习本题库提升通过率).pdf
- 团委书记演讲稿PPT.pptx VIP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2012美国数学竞赛AMC10B答案详解.docx
- 《丹佛斯变频器FC51操作说明书》.pdf
-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pdf VIP
文档评论(0)